亲(安旎的姥姥)却是山东莱芜人!
· 因此,母亲李静虽然是在其父亲的老家江苏宜兴长大,但由于她的母亲(莱芜姥姥)长期在身边影响,她所说的宜兴话,便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北方(莱芜)的口音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“混合口音”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她给女儿取名依然用了“旎”这个带着江南水乡韵味的字。
简单来说,这一世的安旎,爷爷奶奶是莱芜人,姥姥也是莱芜人,只有姥爷是宜兴人。而母亲是在宜兴长大的“半莱芜人”。所以,安旎这一世的血缘,莱芜的成分反而占了更多,但与江南宜兴,也通过姥爷和母亲的成长经历,保持着微妙的联系。
理清了这复杂的关系,安旎心中五味杂陈。前世她是纯粹的江南女儿,这一世却与山东、与莱芜有了如此深厚的渊源。那个前世只在郭洪江检察长口中听闻的、充满悲情与励志色彩的莱芜,如今竟成了她血脉的一部分。
而母亲那带着北方味的宜兴口音,更是让她感到一种时空交错的奇异感。仿佛她前世的根,与今生的藤,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缠绕在了一起。
“旎旎,怎么了?不认识妈妈了?”李静放下行李箱,走过来温柔地摸了摸安旎的头发,带着那独特的口音,“在内蒙古给你买了奶酪和牛肉干,尝尝看?”
安旎抬起头,看着眼前这对既熟悉又陌生的父母,看着他们眼中毫无保留的关爱,一种混杂着感动、疏离与使命感的情绪在她心中涌动。
她露出了一个属于十岁女孩的、略显腼腆却足够甜美的笑容:
“爸爸,妈妈,欢迎回家。”
这个家,这个全新的身份,以及背后错综复杂的地域与血缘联系,都是她必须面对和适应的“现实”。而这一切,似乎都隐隐指向某个方向,等待着她去探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