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一遍,“你帮我找几个靠得住的‘演员’,女的,脸皮要厚,要会哭会闹。再找个会画画的,给她们脸上弄点‘伤’,越吓人越好!事成之后,我再给你五百块!让你爸在里面,也能过得舒坦点!”
“报仇”加上“钱”,双重诱惑,让周康想都没想就答应了!
“姑妈您放心!这事我熟啊!”周康拍着胸脯保证,“不就是找几个‘托儿’嘛!我保证给您找几个最能哭、最能闹的!”
他很快就找来了几个在火车站靠“碰瓷”为生的惯犯,又请了个电影学院学化妆的学生,用明胶和颜料,在她们脸上“制作”出了几张极其逼真、惨不忍睹的“毁容脸”。
拍完照片,周康又动用了他的“社会关系”,找到了京市几家发行量不大、但专门靠刊登小道消息和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来博眼球的报社。
他将照片和一篇声泪俱下的“控诉信”,连同几百块钱的“封口费”,一并交到了那些报社编辑的手里。
那些编辑一看有钱拿,又有这么劲爆的“内幕”,眼睛都亮了,当即拍板,第二天就见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