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品威镇将军。
等陈鸿升将来袭爵,毛都捞不到一根。
他小子比我还急,一心押宝陛下。
求的,不过是祖宗传下来的爵位,不会在他手里断了。
免得将来没脸去见祖宗。”
李景孝点点头,国人宗族观念之强,有时候还会排在国家的前面。
家国天下是,家在前,国在后,在封建社会太正常了。
陈鸿升急着立功的心情,还是可以理解的。
而且牛展鹏在自己这锦衣卫、镇抚使面前,说太上皇年纪大了的话。
砍了他都不冤。
可见这小子应该是真心向自己靠拢。
“行,一会见到陛下后,我和陛下说说。但陛下会不会答应,我就不保证了。”
牛展鹏大喜,换成别人,皇帝确实有可能拒绝。
但李景孝开口要人,还是两个已经向陛下靠拢的国公继承人,不答应才怪了。
说不定陛下巴不得李景孝,带自己和陈鸿升那小子混点功劳。
将来也好升官,占据重要的位置。
李景孝跟着长顺,一路进了御书房,就见夏守忠和戴权这老太监,一起站在御书房外等着自己。
看样子,太上皇应该也过来了。
果然,进去后,就见皇帝父子俩,一左一右坐在主位。
见李景孝行礼,太上皇忙抬手让他起身,语气有些急的问道,“李卿,何故这么急着回京觐见?”
李景孝也不啰嗦,把自己想从蓟州北上,攻击鞑靼人在草原上部落的计划说了出来。
太上皇在位几十年,也亲自领兵出关北征草原。
眼光还是有的,一听之后,就知道李景孝这是围魏救赵,逼迫鞑靼人从大同和宣府退兵。
否则,李景孝就带着三千骑兵,一直在草原上屠杀一个个,壮丁被抽调去了前线的部落。
只是计划虽然好,但敢带着三千人北出草原的人,就真没几个。
在皇帝和太上皇眼里,这和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没区别。
心里对李景孝的勇气和胆魄,那叫一个佩服。
同时也觉得,李景孝对大周的忠诚,比朝堂上的勋贵、将领们强无数倍。
看李景孝的目光,不由温柔和感激起来。
越是关键时候,敢拼命的,越是难得。
只是三千人太少,很可能就会被联合起来的鞑靼部落缠住。
甚至打一仗后,损失太多,李景孝就不得不退兵。
还有,出了蓟州长城,转战几百里,甚至上千里,对马匹和粮草的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