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全是,完全不懂变通的人。
下午,二十多个脑袋专门处理过之后,被权知丽的心腹,带着几十人快马去了长兴城。
高丽王的胆子其实小的很。
先逃离高丽王城,又从‘开城’逃到平壤。
再从平壤一路逃到了长兴城。
而且听说这位国王到了长兴城后,也吩咐人做好准备。
一旦大周的援军,首战不利,他就决定直接跑去辽东的辽阳城。
为此,几十个高丽重臣,直接跪在高丽王面前,求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高丽。
但这位国王是打定主意,宁愿当亡国之君,也不愿意战死或者被俘。
而李景孝对这位高丽王,其实好感不小。
原因仅仅因为一句‘就算要死,也要死在上国’的话,对他很是欣赏。
对高丽人来说,国王贪生怕死是坏事。
又一副大周小迷弟的表现,在李景孝看来,这才是好盟友。
理想的高丽统治者。
而且李景孝心里还明白,自己在高丽杀的越狠,今后高丽就会越顺服。
——
花了两天的时间,在成兴城城外10里一处山壁旁,筑起了一座3万人的巨大京观。
再次在崖壁上刻字。
而且被坑杀的九千倭寇的大坑旁,也让人勒石立碑。
并且要求当地高丽官员,在此地建道场。
名义上说是镇压这4万倭寇的魂魄,实际上只有建了道场,才会更长久的保存下去。
并且世代被当地人传颂。
为此,李景孝直接把京观所在的大片土地,直接划归道场所有。
这下,愿意做这事的当地官员和乡绅们,不禁更多。
一个个还积极的很。
即便李景孝没仔细去算,划给道场的土地有多少。
但估摸着,应该有上万亩。
土地带来的利益本来就很大了。
若是道场建起来,油水肯定也很大。
李景孝这才放心的,带领骑兵先行南下。
权知丽同样骑着一匹汗血马,跟在他身边时,看李景孝的目光里,全是崇拜、感激和爱慕。
因为大破倭寇右路4万大军,咸镜道、平安道免除了兵祸不说。
两地不少高丽将领,已经主动率兵相投。
以至于李景孝手里的兵员不减反增。
不过高丽骑兵只有两千,步兵倒是足足上万。
步兵李景孝直接让权知丽统领。
骑兵则划归给自己统领。
没想到这女人居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