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攻击的奏疏则是更加引起了官家与宰执的混乱。
张子盖说东平军要造反,竟然不听他这个淮东招抚使的军令,还要杀他派往东平军稳定局势的大将。
刘淮说你放屁,东平军是国家的军队,你现在私自吞并想要干什么?是不是要学司马懿养死士?而且你的部下怎么死的自己不知道吗?分明是被金贼的散兵游勇杀的,如何会怪到张白鱼的脑袋上来?若不是张白鱼率军出寨交战,你那些部下一个都回不去!
两边各执一词,吵得不可开交。
当然,无论是赵构,还是陈康伯,都不会缺少消息的渠道,很快,他们的门生故吏与密探军使就确定了一个很重要的消息。
真的有金军骑兵。
而且那一日有许多人从东平军大营中被赤条条的赶了出来,当时的确是有金军骑兵袭击这些光腚汉,也的确是有百余东平军甲骑从营寨中杀出,将金军打跑。
这下子赵构与陈康伯都不淡定了。
淮西不是大胜了吗?
为什么淮东还有金军存在?
虞允文在场适时解释,因为当时淮东徒单贞那三万兵马没有被打疼,所以会留下几支兵马实属正常。
就在官家与宰相意见逐渐统一,要申斥张子盖,任用陈俊卿的政策之时,张浚又蹦了出来横插一脚。
这厮的手段与虞允文截然相反。
虞允文是想要迅速施政,平息两淮混乱,赈济百姓之后,重新理清两淮的耕地与税赋,迅速将两淮打造成前进基地。
照他的设想,最迟到后年,两淮所囤积的粮草就能发动一场北伐战争了。
然而张浚的意思恰恰相反。
两淮本来就是优秀的兵源地,现在两淮遭受了兵灾,不如趁机招募兵马,这样做既可以编练新军,又可以将可能产生的动乱消弭于无形。
可谓一举两得。
其实这种手段在历史上,尤其是在宋朝屡见不鲜。
北宋之时不抑兼并,大灾一来简直是遍地流民,宋国官府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将灾民中的青壮编练成厢军。
一次两次还可以,次次都这样,就相当于国家养了一群只能吃饭却不能打仗的军队。
所谓冗兵、冗官、冗费的三冗问题,冗兵就是这么产生的。
到最后这个连王安石变法都没有解决的问题,竟然被南下的金军解决了,只能说历史自有黑色幽默存在的。
不可否认的是,动不动就吸纳流民进入军队实属饮鸩止渴。
现在张浚竟然想要开历史的倒车可还行?
而且这么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