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肾与膀胱。
沉涩无力表明肾阴或肾阳亏虚,气血不足,不能充养于下。
是肾精亏虚,无以化生气血,或肾阳不足,温煦和推动功能减弱,导致气血运行迟缓。
右手寸脉对应肺与大肠。
浮脉主表证,但长而有力多为实热之象。
右手关脉对应脾与胃。
浮弦提示有肝郁犯脾或外感邪气影响脾胃,啄脉有节律不齐、脉象急促之感,涩脉表示气血运行不畅。
综合起来,可能是脾胃功能失调,气血阻滞。
右手尺脉对应命门、三焦。
微沉说明病位较深,滑脉一般主痰饮、食积等实邪,但此处滑而无力,结合起来就是命门火衰,三焦气化功能失常,导致水湿内停,同时正气已虚。
一下摸出这么多情况,就需要方言从中仔细联系辩证,找到其主要病因了。
他依旧不动声色,开始观察起患者的脸色。
患者面部颜色呈现淡而无华的白色,缺乏血色,较正常人面色明显浅淡,而且伴随着一种病态的黄,显得枯萎不润泽,没有光泽,就像植物缺乏水分和养分而枯萎的颜色。
面色淡白萎黄往往同时出现,提示人体可能存在气血不足、脾胃虚弱等问题。
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后,方言得出了一个结论。
在张杨二人的殷切期待的目光下,他开始在面前的医案上写道:
“患者的脸色呈现出淡白且萎黄的状态,时常感觉呼吸短促,胸口发闷。通过脉象检测,发现右手寸部脉象浮长且有力。这种情况是由于肺气郁积阻滞,气向上熏蒸却无法顺畅下降,肺气的这种异常状态,进而影响到眼睛,使得患者视力模糊。”
“长此以往,导致肾水亏少不足,肺属金,肾属水,金生水,肺的功能失常会累及肾脏,而肝属木,肾水不足,就无法滋养肝木,使得经脉运行受到阻碍,眼睛依赖血液的滋养才能视物清晰,当经脉阻滞,眼睛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,所以就出现了视物不清甚至看不见东西的症状。”
写完后,方言又在治疗方案一栏里停下了笔。
重新将目光投向了患者。
这个动作立马就被身后的张延昌和杨景翔捕捉到了。
他们立刻有了些想法。
要知道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,在中医看来“目为宗脉之所聚”,与全身脏腑经络都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眼科疾病不仅会影响眼睛局部的功能,还可能是全身疾病在眼部的表现,同时眼部疾病也可能影响到全身的气血、脏腑功能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