癥瘕湿热瘀毒互结。
是因为人体的气血亏损虚弱,使得脏腑的功能失去了正常的协调运转,进而导致气机郁滞、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,体内的水液代谢失常凝聚成痰湿,这些病理因素逐渐积累,最终形成了积聚之物。
从而引发了胃脘部位疼痛并且伴有腹中结块(癥块)的病症。
现在治疗方案,方言想到了两种,一种是以“消癥不伤正,扶正不留邪”为核心理念,通过中药-针灸-外治-食疗四维干预,力争实现带瘤生存、改善生活质量的目标。
另外一种,就稍微激进一些。
那是通过中药注射液的肌肉注射,配合,中药内服,外敷,扶正培本,行气化瘀,活血消癥,软坚散结。
这是朱老那本书里,在江苏老乡现任cq市第一中医院院长——张锡君,手里学到的一种治疗癥块的手段。
说起这位张大夫那也是挺厉害的。
他是无锡人,也是中医世家出身。
1930年毕业于无锡国医专门学院,随后该年正式开业行医,后来又入js省立医政学院学习,1936年毕业后,曾与承淡安先生一起在无锡创办中国针灸学社和无锡针灸专门学校,担任教务。
后来与丁仲英、丁济民、邹云翔、任应秋、董德懋、耿鉴庭等共同创办《上海光华医学杂志》,任总编辑,又与冉雪峰等联合创办南京中医救护医院,担任副院长。
之后还与胡文澜等开办重庆中医师诊所,任副所长。
后来任cq市第一中医院院长。
方言没有治疗这种病的经验,但是他看过朱老的秘籍,里面不光是他自己的经验,还有其他各种江苏名医的经验。
可谓是的江苏系中医的大部分精华医术,他都会一点。
要不然南方那边,他名声也不会那么响了。
方言现在更倾向于用第二种,既然是要治疗,当然就要治好了。
治不好,那才退而求其次呢。
其实这个中药注射剂很早就有了。
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,起源是1941年的时候,当时我方卫生材料厂研制出了柴胡注射液,这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中药注射剂。
那会儿处于战争年代,药品供应紧张,为解决发热等常见病症的治疗问题,科研人员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,于是对传统中药进行创新,从柴胡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了注射液。
想着西医能用注射,我也能用的精神,把这种注射液投入临床试验。
当时发现这种注射液在临床上用于退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