较复杂,除了报价不会比美国海洋银行这笔交易低之外,还有新玩家加入进来,想要在谈判开始之前,设置一个先决条件。”唐焕悠悠地说道。
“贪得无厌的家伙,别卖关子了,明说吧。”浦伟仕不耐烦地催促道。
唐焕侧头问助理,“那位贵客来了没有?”
“何生已经到了。”助理恭声请示道:“我这就把他请过来?”
唐焕微微颔首,赔了浦伟仕一眼,“希望某些人不要太过意外才好。”
何止意外,当看到何善衡健步走进来后,一下子就猜到原委的浦伟仕,简直就是怒发冲冠,不等对方坐下,便咆哮道:“首富先生的手,是不是捞过界了。连汇丰内部的事务,也想横加干涉?”
明天早上发全文。已经打开本章节的起_点或q_q手机客户端,到时候可以在目录界面长按章节名,重新下载即可。
……
在1960年代中期那一波银行挤提风潮当中,很多被波及的银行都属于自作自受,盖因其在热衷于周期长的地产按揭业务的同时,还直接参与地产的投机,不但流动资金枯竭,连偿还能力都出了大问题。。
那个时候,恒生已经区别于大多数同样从传统银号转变过来的华资银行,极具现代银行的特色了。它虽然也青睐房产按揭业务,但并没有卷入更深层次的直接地产投机泥潭,经营状况良好,而且信誉优秀。
但奇就奇在,围绕着恒生的谣言,如附骨之躯,甩也甩不掉,很多大储户带头来提款。
当时的恒生,吸收存款总计达到亿港元,结果最高的一天,就被提走了2亿港元,血条一下子便降低到了极其危险的“斩杀线”。
与此同时,汇丰非常慷慨地表示,任何银行遭遇储户提款方面的困难,都可以来找自己。但有一个隐含前提没有明着说出来,那就是要接受一些条件。
就这样,汇丰和渣打趁火打劫到了异常丰厚的收益。而恒生以5100万港元的价格,把自己的控制权,拱手让给了汇丰,谣言和挤提,也非常神奇地随之戛然而止,
汇丰得到恒生后,只派了四名董事进入恒生董事会,其它方面,比如管理层,则保持原样。
由此可见,恒生的经营水平,就连精明的汇丰都要认可。
事实也是如此,当恒生在1972年上市的时候,股价最高达到了290港元,足见其管理层如何善于经营了。
当然了,这也越发地显示出了,恒生卖身于汇丰,透着多么大的诡异。
“唐生所言极是。”被唐焕极具渲染力地提起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