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人代表们分组模拟劳资谈判,学习如何争取权益;农民代表则围坐在一起,讨论土地政策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。
同时,在朱昭熙的命令下,《坤泽日报》连续刊发特刊,介绍代表大会的作用、代表的职责和议事流程。报上还刊登了大量读者来信,裁缝学徒询问八小时工作制是否包括学徒,私塾先生建议在约法中加入教育相关条款。
在所有代表通过了培训之后,临时代表大会终于复会,复会后的第一次辩论,聚焦在土地国有化上。
“土地国有化,是不是就要无偿收走农民们的土地,然后大家一起给皇家做佃户?” 一位农民代表充满忧虑的质疑道,“佃户和普通百姓可不是一个类型,在大明的时候,佃户很多时候可以算是流民,咱们是不是也要给皇家交税之外还要给皇家交租?”
会场瞬间安静下来,数百道目光投向新的会议主持人蒋谦。
蒋谦在主席台上站了起来,声音沉稳有力的回应道:“大家想想,原来大家在大明的时候的生活,只要来一次天灾,就会有多少人家破人亡,卖儿鬻女?有多少土地被以低价卖给了那些地主豪绅。
土地国有,不是要夺走你们的土地,而是想要结束王朝几千年来的土地兼并,解决王朝几千年的治乱循环,国家把所有的土地都收走,让土地属于国家,属于全国人民,人们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没有买卖的权力,那么我们就可以随时调整每个人的土地多少。
这样的话,就再也不会出现有钱人兼并穷人的土地,再也不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,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。”
“那我们种地有啥变化?” 有代表发问。
“变化大了!” 朱昭熙继续解释,“平原地区会建立集体农庄,用新式的蒸汽犁耕种,效率比以前高得多。
山区实行承包制,租期三十年,租金按收成比例交。就拿陈阿福家来说,现在每年要交五石米的佃租,以后承包土地,只需要交三石公粮,省下的粮食能换耕牛、买农具。”
蒋谦补充道:“国家会提供种子、农具,还会派农技员教大家科学种田。”
会场先是一片寂静,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陈阿福激动地说:“俺听皇上的!这样的好政策,俺举双手赞成!”
此后的会议逐渐步入正轨。工人代表提出设立劳动仲裁机构,专门解决劳资纠纷;小商人和学者共同商讨完善累进税制;官员代表则就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提出建议。
每天会议结束后,《坤泽日报》都会详细报道当天的讨论内容,这些带着油墨香的报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