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,见官大一级。
其次,让游户自愿登记户籍,是车胄同意的。
现在游户自愿登记了,车胄又不乐意了,刘备又岂会给车胄好脸色?
刘备只是习惯讲道理,不等于刘备只会讲道理。
连能力仅次于“五子良将”的朱灵也不敢跟刘备“不讲道理”,更遑论车胄?
深思熟虑下,车胄选择了暗中给曹操送信。
信的大意就是:刘备在下邳收买人心。
正如刘备对车胄的印象一般,车胄是个老油条。
密信只陈述了“刘备在下邳收买人心”的事实,就连“疑有密谋”这等猜测也是只字未提。
主打就是一个:曹操疑刘备,刘备就该死;曹操不疑刘备,刘备就可活。不论曹操疑或不疑,车胄都是尽忠职守,有功无罪。
刘备不知道车胄暗中给曹操送信。
亦或者说:只要车胄明面上支持钱粮助刘备安抚游户,刘备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在徐庶的协助下,刘备的部曲也由最初的百余人增加到了三百人。
三百人虽少,但兵贵精不贵多。
只要调遣得当,亦可成就大事。
部曲有了,刘备的底气也硬了,遂有布告求贤的想法。
布告求贤和学圃求贤,区别在于:前者是明着来,后者是偷着来。
“将军求贤,何必布告?我有一友,复姓诸葛,名亮,字孔明。乃是琅琊阳都人,生于光和四年,与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。”徐庶没忘记跟诸葛亮的约定,见时机成熟,遂向刘备举荐。
一听诸葛亮是琅琊人,刘备顿生亲切感。
“不知此人才学,与元直相比如何?”亲切感归亲切感,刘备求贤是为了谋大事而非如刘表一般求虚名。
首重才学!
徐庶笑道:“我又岂敢跟孔明相比?我如萤火之光,孔明乃皓月之明也!”
话音一落。
刘备惊坐而起。
左右侍立的关羽和张飞,亦是面有惊愕。
相处多日,不论是刘备还是关羽张飞,都认可了徐庶的才学,皆认为徐庶乃当世少有智者。
不曾想,徐庶竟然以“萤火之光”自比,以“皓月之明”来夸诸葛亮!
更令三人惊讶的是:诸葛亮生于光和四年,未满二十!
张飞心直口快,问道:“曹操麾下有号称王佐的荀彧,有号称鬼才的郭嘉。孔明之才,比之二人如何?”
徐庶语气一凛:“荀彧和郭嘉虽有大才,但不如孔明多矣。孔明每常自比管仲、乐毅,身兼文武大略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