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昌虑驻兵的王忠,虽然麾下兵马不如曹操嫡系精锐,但相对于刘备依旧在兵力、武器和甲胄上有优势。
若不提前派兵抢占小沛对昌虑的王忠形成牵制,一旦王忠引兵劫掠士民,对刘备的北上也是很困扰的。
刘备目前能战的兵马只有白毦兵,虽然号称千人但实际上只有八百余人。
用八百余人直接保护数万士民不受王忠劫掠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小沛在昌虑的西南百余里。
刘备若是派兵抢占小沛,就等于在王忠的背后弓箭上弦;王忠敢去劫掠士民,刘备就能抢了昌虑断了王忠归路。
如此。
就可对王忠形成牵制,间接保护数万士民北上。
“我亲自带兵去小沛。”
“军师可与云长等人,保护家眷士民,先行北上。”
只是思考了片刻,刘备就有了决断。
但这个决断诸葛亮并不认可,劝谏道:“将军有千金之重,岂能入小沛冒险?”
“数万士民北上,得经过泰山六将控制的诸县,若无将军在,亮恐泰山六将恶意劫掠。”
“不如亮与关司马同往小沛,将军与众吏民及家眷先行北上,如此,方可周全。”
刘备摇头:“军师于我,重如泰山,我更不愿让军师入小沛冒险。公祐元直前阵子说服了昌豨,臧霸等人亦受我厚礼,料六人不会为难。”
诸葛亮再劝:“泰山六将臣属曹操,将军不可心存侥幸!更何况,亮本无名望,敌不过王忠,不损名望;将军名望在外,若不能胜,定会令河北众人小觑。”
相较于史载刘备孤身逃去河北不同。
刘备此回北上是要图谋河北立基业的,故而名望极为重要。
在诸葛亮看来:王对王,将对将,一介王忠,还没资格让刘备亲往。
“这”
诸葛亮的劝谏让刘备陷入了沉思。
让诸葛亮犯险,实非刘备所愿。
可诸葛亮的话又有道理,要图谋河北立基业,名望就不能受损。
良久。
刘备狠心决断:“军师准备带多少人前往小沛?”
诸葛亮暗暗松了口气。
刘备肯听劝,事就容易办了。
“只需白毦兵二百人、青壮三百人。”诸葛亮不假思索。
刘备吃了一惊:“王忠在昌虑有两千兵马,军师只带二百白毦兵和三百青壮,太少了!我再分三百白毦兵和二百青壮,凑足千人交与军师。”
诸葛亮笃信而道:“兵不在多,而在于人之调遣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