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,能与曹操一较高低的,只有诸葛亮能相比了。
一部三国演义,半部曹操,半部诸葛亮,并非是在夸大其词。
曹操是个很精明的人。
在与诸葛亮的短暂交锋中,没有故步自封,而是因时而变,增加利益、降低风险。
曹仁没有再问,而是低头琢磨曹操的话。
想要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,不能只有勇略,还需要更高层次的能力:大局观!
庸者谋事,智者谋局,谋局者,方成大器。
另一边。
诸葛亮在曹操引骑离开后,迅速撤回了部署在左右茂林的白毦兵。
在与狭道另一端的白毦兵汇合后,又下令搬运乱石在道口处设置障碍,以防夜间宿营时,曹操又去而复返。
刘备的家底不多,小心无大错。
诸葛亮不能为了人前显圣就疏忽大意。
帐外,夜色昏暗。
帐中,烛光明亮。
诸葛亮提笔研磨,将与曹操的交锋过程及结果,记录在案。
头一回跟曹操正面交锋,这是非常珍贵的经验案例。
记录在案,闲时分析,有助于诸葛亮完善对付曹操的良策。
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百胜。
明亮的烛光引起了关羽的注意。
“军师,切不可操劳过甚。”
关羽语气恭谨,言语中有关怀有不忍。
诸葛亮太勤勉了!
勤勉到关羽都看不下去了。
关羽其实一直都有个疑惑,那就是诸葛亮为何能为自家大哥勤勉到废寝忘食的程度?
关羽亦曾询问过诸葛亮。
但每次诸葛亮都笑而不答。
重回十八岁,过于玄学。
有时候连诸葛亮自己个儿都在怀疑:到底是重回十八岁,还是大梦一生?
听到关羽的关切声,诸葛亮笔头不停、头也不抬地道:“关司马白日还需统兵,可早些休憩,不可劳累。亮忙完手头事务,自会休憩。”
看着诸葛亮专注的眼神,关羽暗叹一声,退到了帐外。
但关羽并未离开,而是持刀立在帐外,为诸葛亮宿卫。
直到四更天帐内的烛火熄灭,关羽这才返回临近的帐中小憩,将宿卫的军务交与旁人。
翌日一早。
关羽自小憩中醒来,刚要例行巡营,却又惊见诸葛亮已经巡了一半的营了。
“军师昨夜四更才睡,怎今日又早起?若是睡少了,是很容易犯病的。”关羽语气担忧。
诸葛亮不由惊讶:“关司马怎知亮四更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