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少击众,尝有大捷,更擒部长数十人,斩馘无算,威震边陲,为一时将帅之冠。
阎柔给马芳提鞋都不配。
袁熙的语气变弱:“阎柔能召集的兵马极多且又有代郡鲜于辅、渔阳王松相助,我和左将军的兵马加起来都不到五千人,极难取胜。”
刘备大笑:“袁刺史多虑了。兵不在多,在人之调遣也。阎柔等人,兵多而分画不明,将骄而政令不一,又有何可惧?”
见袁熙依旧踟蹰,刘备又诌道:“我在黎阳时,大将军曾与我共论三子,称“长子谭,为人刚勇有胆略;次子熙,为人聪慧有智略;三子尚,为人豪迈有器量。皆为袁氏虎儿,甚是欣慰。’,袁刺史何故在我面前假扮愚昧,莫非是有小人谗言,意欲离间?”
刘备的话说得漂亮。
原本是“长子谭,为人性刚好杀;次子熙,为人柔懦难成;三子尚,有英雄之表。”的偏袒之语,被刘备一改就变成了袁绍不偏袒任何一子。
刘备这话的潜在意思就变成了:袁绍觉得三个儿子都很优秀,不知道该立谁为嗣子。
虽说袁熙一向以袁尚马首是瞻,但不代表袁熙对嗣子位置没有想法。
见袁熙面色有了变化,刘备又加了一把火:“公孙瓒死后,大将军本可驱兵定六郡,却又令袁刺史都督幽州,袁刺史可知是何缘故?”
袁熙呼吸一急,显然被刘备的话勾起了好奇:“大将军是如何说的?”
刘备学着袁绍的举止动作说话方式,道:“大将军说,‘长子谭北排田楷,东攻孔融,曜兵海隅,已显刚勇胆略;三子尚礼贤敬士,已显英雄之表;唯有次子熙尚无表现的机会。故令次子熙都督幽州,以观其能。大将军不是不能驱兵定六郡,而是希望由袁刺史来定六郡。眼下正是定六郡的大好时机,事成则能得大将军欢心,袁刺史当真无意?”
随后。
刘备又压低了声音:“辛评之子辛哲,乃大将军帐前吏,此番以骑营都尉的身份随我到涿县,实则是为了暗观袁刺史之能。”
袁熙不由吓了一跳。
辛评的儿子辛哲,袁熙也是认识的,对辛哲跟着刘备来涿县,袁熙也很疑惑。
此时听刘备一说,袁熙顿感背脊发凉:若真如刘备所言
下意识的,袁熙又想到了骤然被派到涿县的沮授,便问道:“莫非沮授来涿县,也是大将军派来观我之能的?”
刘备摇了摇头:“这倒不是。个中缘由,我不便直说,但袁刺史应该比我更懂。”
袁熙暗暗松了口气。
刘备的意思袁熙听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