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震怖的消息:“禀袁刺史、左将军!曹操……竟将官渡数万降卒,尽数坑杀了!”
“此言当真?尽皆坑杀?曹孟德安敢行此恶行!”刘备惊呼失色。
焦触默然无语,脸色亦显惊骇。
袁熙更是面如金纸:“曹阿瞒此举,是要自绝于河北士庶么!”
关羽握紧了刀柄,丹凤眼圆睁如炬。
沙场厮杀,生死由命,可坑杀降卒,实乃有违天理!
诸葛亮长叹一声,道破其中关键:“官渡降卒家眷尽在河北,其降必是迫不得已,非是真心归顺。曹操兵微将寡,不过万余人,根本无法看守数万降卒。既无法收用,又不敢放归,加之粮草断绝,故行此杀降之策。”
刘备眼中怒火翻腾,掺杂着深沉的愧疚:“军师,我……”
诸葛亮轻轻摇头,语气转为凝重:“坑杀降卒者,乃曹操不仁!将军面见大将军后,当力谏其厚待阵亡士卒家眷!”
刘备咬牙,最终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。
骤然听闻此等暴行,众人心绪俱是低沉。
焦触此刻才看明白:为何城门守卫不仅怠慢职守,更对抵喉长矛视若无睹。
哀莫大于心死。
袁绍弃官渡大军而逃,致使数万将士惨遭坑杀,已将袁绍数年积累的威望彻底碾碎。
众士嗟怨下,谁还肯替袁绍尽心效力?
抵达大将军府时,刘备等人才得知:袁绍自归邺城后便深居府内,再未露面,亦不接见任何访客。
“我乃大将军之子,子欲见父,谁敢拦我?”袁熙遭门人相阻,怒声呵斥。
然而门人纵然跪地叩首,亦只是重复着:“大将军严令,任何人不得擅入!”
刘备拦住盛怒的袁熙,轻声劝慰:“袁刺史息怒。既已身在邺城,终有得见大将军之时。”
随后又俯身扶起门人,温言安抚道:“袁刺史忧心其父,乃人伦常情。若大将军问起,可再言左将军刘备拜谒。”
门人连声道谢,并悄声透露:“左将军若欲面见大将军,不妨先去寻郭先生。自大将军归来后,唯郭先生一人曾被召见入内。”
刘备动容:“可是郭图?”
门人点头:“正是。”
刘备再次谢过,先让袁熙往城头寻驻兵之处安营。
随即带上关羽、诸葛亮及数名亲卫,策马寻至郭图府邸。
见府门紧闭,刘备命人叩门。
门房应声而出,刘备温言问道:“郭先生可在府中?”
门房打量来客片刻,回道:“郭先生箭伤未愈,正在静养。不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