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道的是:眼前之人,不仅是当年那令崔钧折服的少年奇才,更是历尽沧桑、身经百战的集大成者。
军政一体,武庙十哲!
文,贯通百家;武,经纬军国!
田丰所想试探的,正是这等人物。
要能难倒最强形态的事后诸葛亮,田丰高低都能入武庙走一圈。
“诸葛先生之博学,我不如也!”
不知谈论了多久,田丰心中难倒对方的念头渐消,甘拜下风。
若说关羽以武勇气度慑服颜良、文丑,诸葛亮则以学识德行使田丰由衷倾佩。
一番畅谈,诸葛亮的德才兼备之质,于田丰面前展露无遗。
“田先生过谦了!”诸葛亮执扇回礼,温和而道:“以田先生的谋略,便是张良、陈平复生,亦未必能及。”
田丰黯然摇头,心头泛起几分苦涩:“诸葛先生过誉了。张良、陈平,或辅高祖定鼎屡出奇谋功成身退,或历三朝执掌国柄。我不过略有薄才罢了。若非左将军昨日搭救,恐怕此刻已是枯骨一堆,哪敢自比前贤?”
见田丰心绪低沉,诸葛亮轻摇羽扇,语带试探:“亮尝闻,明主贵在识人善任,贤臣重在择主而事。明主得忠良,可成五霸之业;贤臣奉庸主,恐遭覆巢之祸。田先生忠直刚烈,唯思尽忠而不顾己身,亮深为钦敬。然而,诸侯之臣,非天子之臣也,《诗》云:‘逝将去汝,适彼乐土。’,或另择明主,或死守愚忠,皆为臣道之所在。”
田丰何等明敏,立时领会其中隐喻,笑而应道:“我既受大将军知遇之恩,岂能轻弃?若为求新主而背弃旧主,亦非君子所为。”
诸葛亮此问,本就意在试探。
见田丰既言明心属袁绍,又无丝毫愠色,便知其坚守的底线:只要袁绍在,田丰断不会助刘备而损袁绍。
诸葛亮遂又含笑言道:“田先生之意,亮已知悉。请田先生放心,左将军虽有弘志,但意在匡扶汉室,‘上报国家,下安黎庶’,绝无害大将军性命之心。。”
田丰忽然沉默片刻,看向诸葛亮的目光带上了几分探究:“诸葛先生当真以为,当今汉室,尚值得匡扶?”
诸葛亮斩钉截铁:“当然!”
田丰不由失笑,语含微嘲:“我曾为洛阳侍御史,目睹者不是宦官专权,便是外戚乱政。天子深居禁中,只知玩弄权术而不恤万民。匡扶此等汉室,所为何来?当今天子纵有几分聪慧,然而自幼陷于权争,心性凉薄,更乏治国之才。辅佐这般天子,未必比得上辅佐大将军。”
诸葛亮神色肃然,声音转沉:“田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