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洞察曹操的用兵意图后,郭嘉斩钉截铁地谏言:“主公既要用兵,宜速不宜缓。”
郭嘉是个很会揣摩曹操心意的人。
作为亲近谋士,不能只知道反驳主君的决定。
似田丰、沮授般处处与主君争锋,遇上表里如一般的宽厚主君最多只是不被采纳计策,遇上外宽内忌的直接会视田丰、沮授为仇人。
而郭嘉的应对则是,在主君意欲勃发之时,为其决策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之策,这才能助主君查漏补缺。
闻言,曹操笑问:“奉孝就不担心孤仓促用兵,既劳顿士卒,又短缺军粮?”
郭嘉亦笑答道:“兵者,诡道也。袁绍必会以常理度之,以为主公仓促动兵必会招致士卒疲惫、粮草不济,故而防备松懈。此时主公若是驱兵疾行,因粮于敌,便可如神兵天降,渡河夺津,兵临河北!兵法曰:兵贵神速!便是如此。”
曹操在连续快速作战上,经验十分丰富。
昔日攻徐州时,二月退兵,四月复至,便打得陶谦措手不及,最终陶谦抑郁而终,只能在濒死之际当个好人将残破的徐州送给刘备。
曹操精研《孙子兵法》,惯于因粮于敌,作战时经常只会携单程粮草,若遇钱粮不足时,或是掘墓淘金,或是屠村抢粮。
对付这等无所不用其极的战法,除非以压倒性兵力或以更险奇的奇袭应对,否则曹操是很难遇到敌手的。
得了郭嘉的认同,曹操更显意气风发:“孤视本初,如土鸡瓦犬!此战便要彻底终结本初的南下之志!”
看着挂着的地图,曹操忆起当年讨董失败后与袁绍立于黄河岸边的大势之论。
袁绍抚髯傲言:“南据黄河,北阻燕代,兼戎狄之众,南向以争天下。”
曹操则反驳道:“任天下之智力,以道御之,无所不可。”
而事实上。
袁绍确实达成了“南据黄河,北阻燕代,兼戎狄之众”,然而袁绍“南向以争天下”的大梦,却被曹操以“天下之智力”与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道义所粉碎。
曹操在看到刘备名扬河北后只感慨了一句“刘玄德入了河北,如鸟上青天、鱼入大海了,本初完全不是玄德的对手啊”,原因也在这里。
诚然,占据河北富饶之地,的确有南向以争天下的优势。
但无论是无法“任天下之智力”的袁绍,还是可以“任天下之智力”的刘备,都缺少正统天子这道义大旗。
刘备虽有衣带诏可讨伐曹操,但曹操亦可借天子诏斥刘备为反贼,将衣带诏污为矫诏,更能以刘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