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单来讲:诸葛亮不养废人。
无论是呼厨泉本人还是那八千胡人俘虏,其日常供给皆需由诸葛亮承担,若稍有疏忽,管理不善,极易招致胡人叛乱。
胡人也是人,承受压力有其极限。
倘若因之而伤害到刚刚安置的十万黑山民众,那么刘备在张燕等深入并州与胡人作战的黑山军面前,便失信了。
刘备立世,以信义为基,仗可以输,信义不能丢。
刘备行事,又以仁德为风格。像曹操那般坑杀俘虏的行为,刘备是决然不会做的。
因此,诸葛亮不可能再次坑杀这八千胡人俘虏,这不仅有损信义,更背弃了仁德之道。
然而,将呼厨泉及其八千胡人放回并州,情形便截然不同了:张燕等人正苦于寻不到机会杀胡,这是瞌睡来了送枕头。
至于呼厨泉是依照“交割令”乖乖交出那八万被劫掠的黑山民众,还是让张燕等人诉诸武力、打上几仗,这便看呼厨泉自己的选择:是履约,还是违约了。
诸葛亮言出必行,从不虚与委蛇。
说放人,必定放人;若说打人,同样会付诸行动。
诸葛亮也并非是专程要去赎回蔡文姬,这只是利用释放呼厨泉及八千俘虏的前提,顺带附加一个有利于提升刘备仁德声望的条件。
物尽其用,人尽其力,旨在榨干呼厨泉及那八千余俘虏的剩余价值。
更何况,蔡文姬确实具有极高的赎回价值。
其父蔡邕留给她的四千余卷典籍,纵然在十余年流离之后,蔡文姬仍能默诵四百余篇;若能提前几年赎回,追忆千余篇亦可期待。
这些典籍皆为蔡邕珍藏,其珍贵程度丝毫不亚于陈登与郑玄赠予刘备的藏书。
届时,诸葛亮便可散布消息:故大儒蔡中郎之女蔡文姬,感念左将军刘备相救之恩,特将家中数千卷藏书赠予刘备。刘备仰慕蔡中郎家学渊源,遂命二女拜蔡文姬为师。
此消息一旦传出,他人暂且不论,荆州那位拥有蔡邕六千多卷藏书却不得刘表重用的王粲,定然坐立难安。
若运气好,或许还能将王粲那六千余卷藏书也一并运至幽州!
乱世之中,最为珍贵的莫过于传承。
特别是文字的传承!
而蔡邕、郑玄这等海内名儒的藏书,皆经过精心筛选,其价值更是难以估量。
听明白了诸葛亮的深意,张南恍然大悟,拱手深施一礼,由衷叹服:“诸葛军师之智,真乃鬼神莫测也!”
诸葛亮摇扇大笑。
正回间。
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