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日后,刘备返回真定,诸葛亮亲自出城迎接,二人并骑入城。
途中叙旧,刘备略带得色地提起了对许攸等人的部署,后又问道:“军师以为,我引许攸与审配等人相争,可乱邺城否?”
但面上得色方显,诸葛亮的冷水便兜头泼下:“将军太过小觑人了!许攸虽然品行不端,却足智多谋。将军的谋划,早已被许攸看穿!倘若许攸反为袁绍献策,集结袁氏诸子之力先行剪除将军羽翼,将军此举,岂非自掘坟墓?”
刘备闻言大惊,得色尽消,取而代之的是惊愕:“军师,果真如此?!”
诸葛亮轻叹一声:“幸而袁绍忌恨审配专权,未允其加害许攸家小,否则,亮也难以替左将军圆回此计。”
所谓刘备劝谏袁绍“仁义之主,罪不及父母,祸不及妻儿”,不过是诸葛亮为打消许攸疑虑而编的托词。
诸葛亮行事素来谨慎,惯于深谋远虑,多备后手。
昔日随刘备在邺城时,诸葛亮便暗暗记下了袁绍对许攸、张郃、高览等人家小的处置情况。
正因如此,当许攸识破谋划后,诸葛亮才能以陶秋洪评价许攸“喜好救济危难”为引,诱导其甘愿前往邺城解救家小,从而与审配等人争斗。
诸葛亮随即简明扼要地向刘备讲述了与许攸的对话过程,听得刘备心惊胆战:“幸有军师坐镇真定,否则我必为许攸所累!”
言罢,刘备眼中闪过一丝狠厉,压低声音道:“许攸既已识破我计,纵使他此时甘愿前去,救出家眷后也必会为袁绍所用。不如——”
暗暗比了一个灭口的手势,此番险被掀翻老底,令刘备不敢再有丝毫侥幸。
诸葛亮却轻轻摇头:“此时杀许攸,为时已晚。将军莫忘了,你不仅给曹操留了信,还给袁谭也送了信。”
刘备登时愣住。
当时是想着让曹操和袁谭都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配合行计,只顾着周全了,现在想抽身而退,周全反而变成了桎梏。
刘备不由扶额,懊悔道:“看来这两年太过顺利,连我也生出骄矜之心,行事大不如前谨慎了。军师,眼下该当如何?”
这两年刘备的确很顺:迁民入幽州而获民心,战场上接连大胜而扬军威,四方游士慕名归附而得士望……
然而过于顺畅的发展,无形中滋养了刘备的傲慢,以致小觑了曹操、袁绍及其麾下的智谋之士。
“既来之,则安之。已发生之事无从更改,能筹划者唯在未来。亮虽有所安排,却也难保万全。”诸葛亮目光沉静如水。
人在顺境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