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提醒几句,“今年乡试的主考官是谁,大家都不知道,但往年的安排都是陛下的心腹重臣,你这些题好好做。”
顾行晋明白了鲁逸夫的意思,让他认真对待这些真题,“我知道了,老师,我会认真做完的。”
心腹重臣!
那很有可能,这些人今年也会担任他们的主考官。
所以这些试卷,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参考。说不定还真能,瞎猫碰到死耗子,遇到主考官的喜好。
当然如果家里有人脉,也可以多花点功夫,打听到主考官是谁的话。
那自然可以了解到出题的偏好,占据一部分先机。
甚至还能知道朝堂上的事,包括皇帝的想法。
像顾行晋这样的家庭,基本上没什么人脉,也没办法去打听这些消息。
而鲁逸夫离开京城多年,这十几年一直待在长泰府。
他在京城也没多少人脉,又不是一方主官,他的消息还有点滞后。
因此,也不可能给顾行晋,打听主考官的消息。
何况如今还没皇帝发布出去,自然只能是从原先的试卷入手了。
至于魏家的话,肯定有这个能力打听。但顾行晋就没想过,让魏师兄用家族帮他。
他不想欠魏家的人情,只是欠钱的话,只要还钱就好了。
如果欠了人情的话,到时候还起来,可就麻烦大了。毕竟魏家这样的人情,用起来好用,可还起来的时候,也不是那么好还的。
所以,顾行晋这么多年,基本上也不和魏家接触,只有师兄在时候还会上门。
魏师兄回京后,他基本上除了魏忠,其他魏家的人都是尽量不来往。
“老师,那我就先回去了!”顾行晋抱着一堆试卷离开。
“等等!”
“除了做题,你还要学会使用火炉,做一点简单方便的吃食,八月份的天气食物带进去,没两天全坏了。”鲁逸夫对这个弟子寄予厚望,不希望他在这个环节栽跟头。
“老师,您放心,我会好好练习的!”顾行晋已经做好准备了。
多年前大舅那一次,可不就是吃了坏的食物。
“这段时间,任何人找你出去小聚,还是什么,你都别去了,记住了吗?”鲁逸夫不放心提醒了一句。
每年到了这样关键的时候,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。
“记住了,老师!”对此顾行晋还不是秀才时,就见识到了。
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,距离乡试的脚步也越来越近。
府学的学子们,渐渐地变得焦虑起来,就是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