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臣儿弘历,领谕谢恩!”
弘历于香案后行了大礼后,就令人给了陈士顺一份赏银。
陈士顺未敢仗着自己是皇后亲信而在弘历面前摆架子,而是非常恭敬地在弘历面前叩谢了一番。
王公大臣们见此,皆惊叹不已。
“皇后娘娘是真的厚爱弘历呀!”
“是啊,要不然也不会让自己侄女做了弘历的侧福晋!”
“听闻皇后娘娘在还是四福晋时,就深谙当今皇上的心意,如今看来,既然皇后都如此厚待四爷,说明圣意也是真的很看重四爷!”
……
而在弘历回来说“失陪”时,许多同辈乃至长一辈的闲散宗室也笑容更加谄媚起来。
毕竟,弘历是连皇后都非常看重的养子,甚至连陈士顺这种中宫身边总管太监都在弘历面前非常卑微,他们又怎么不对弘历又多几分讨好之味呢。
因为,说不准今日的一份讨好,就能在将来弘历登基后得到一份差事,一份爵位。
大清的宗室制度决定了许多王公大臣也不得不变得世故一些。
即便在宴席开始时,发生了一些磕磕碰碰的事,这些王公大臣们也都没一个敢闹事,皆平和的很,而避免因为破坏气氛而得罪上弘历。
不少更是开始后悔送的贺礼不够重。
但弘历对这些王公大臣还是皆很客气。
无论是有权的还是没权的,该尽的礼数也都尽到了礼数。
即便是还没有爵位的老十五允禑和老二十允祎,弘历也笑容可掬地满口儿喊着十五叔和二十叔,安排专门的包衣奴才给两人及时添上自己珍藏的好茶。
这让允禑和允祎乃至其他王公大臣,都对弘历赞赏有加,说他即便是宠冠大清的皇子,但没有丝毫骄纵轻狂之气。
而这些讨论以及弘历的表现,很快也通过各种方式传到了雍正的耳朵里。
这让雍正非常高兴,且在皇后面前说:“看来,朕没白赏雍王府给他。”
皇后也微微一笑说:“他这也是孝心所致,不想让您为他烦心。”
雍正听后点了点头,而吩咐道:“传旨,赐皇四子宝亲王弘历银一万两,赐内务府包衣李煦一族为其王府包衣伺候!”
弘历没想到他会因此得到雍正厚赏,而他倒也的确希望雍正能够多把精力放在新政上。
但他对待这些王公大臣也不只有平和与谦恭,在暗地里也没有放松对这些人的堤防。
他现在有了自己的王府,自然也会有自己的亲王属官。
亲王属官中,最重要的乃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