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功在当代,罪在千秋。”
声音在蓝玉脑海中不停回荡,让他的脸色凝重到了极点,
对于这一位处在大明边陲之地的小将陆云逸,心中的重视也愈发提升。
先前他认为陆云逸是如常遇春大将军那般的战阵厮杀之将,战阵兵法无双。
但听到这一番话,却是变成了如徐达大将军那般高瞻远瞩的统筹之将。
至少,在蓝玉不到二十的年纪时,还看不到此等事。
他看向陆云逸,嘴角出现一丝玩味,似笑非笑地发问:
“这些,也是你父亲所传授?”
陆云逸脸色一僵,连连点头:“回大将军,正是。”
“正是个屁。”蓝玉忽然笑了起来,
“他一个文人,如何能懂军伍之事?
本将已经说过你多少次了,年纪轻轻不要心事重重,
锋芒毕露不是什么坏事,能让旁人对你放松警惕。”
“属下知晓了。”如以往那般,陆云逸点头称是,
可看他规规矩矩的模样,蓝玉欲言又止,叹了口气:
“你先前所说乃警世之言,
若你是读书人,定要被京中那些人奉为典范,
可你是军伍之人,此言就是妖言惑众。”
陆云逸默然,大明新立,文武之争虽然刚刚开始,但已有愈演愈烈之趋势,
党同伐异之举,时常发生。
“大将军,此乃属下一家之言,只是小道,还上不得台面。”
蓝玉听后,似是想起了什么,面露不屑:
“本将倒是觉得,比京中那些读书人整日圣人云云,
要好得多,也脚踏实地,不是什么空话。
至于你先前所说,
大概之意太子殿下也曾说过,
他说大明是幸运的,宋元二朝一文一武,
都在各自擅长之道走到了尽头,也让我等后人看到,
穷兵黩武不可取,众文寡武同样不可取,
所以如今大明又文又武,武运昌隆,文道昌盛。
至于你所说的光明磊落,堂堂正正也提醒了我,
让我想起了一桩事,太子殿下与陛下共同在做的事。”
陆云逸眼睛猛地亮了起来,心中燃起了熊熊的八卦之火,
但理智告诉他,这事不能听,
与他怀中那份名册一般,不能见人,
至少以如今他的地位,听了会有祸事。
于是陆云逸连忙说道:
“大将军,如今战事正酣,要不命前军斥候部护送着大将军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