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,洒在京城每一个角落,驱散黑暗。
此时的大校场已经是一片热闹非凡,
今日是朝廷礼兵的日子,
校场上早已布置得庄严而华丽,四周彩旗飘扬,旌旗蔽日,各色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。
百姓们身着最为体面的衣衫,脸上带着喜悦与期待,
从京城的各方城门蜂拥而出,向着大校场涌去。
车夫李武带着妻子抱着不大的儿子混迹在人群中,
因为李武脚力不错,他们很早便赶到了城门,排在较前方位置,
此刻也是率先出城,向着大校场赶去。
大校场的入口处,早已有军卒严加守候,
他们身着铠甲,手持长矛,以挺拔的身姿屹立在四处入口。
在入口处,有从京城各部衙门抽调的吏员,以此来检查来往百姓的身份户帖,并且严加搜身。
随着百姓涌入,校场内的气氛愈发浓厚,
嘈杂的议论声相互交织,让大校场显得尤为吵闹。
很快,吵闹声在军卒吏员的呵斥下慢慢平息,
文武百官乘坐着马车,缓缓驶进大校场。
车马队伍浩浩荡荡,色彩斑斓,每一辆马车都代表着一名位高权重的朝堂官员。
在大校场的北侧,观礼台早早安置,
观礼台最中央是陛下以及太子所在,
在观礼台左右两侧密集安放着不少椅子,桌案,上面摆放着干果与茶杯瓷器。
官员们身着朝服,头戴官帽,下了马车,神情庄重而肃穆,缓缓进入其中,坐入属于自己的座位。
他们彼此间或点头致意,或低声交谈,或对着大校场上的军卒指指点点,声音同样低声无序。
在最前方的一排座椅,还掺杂着一些外邦使节的身影,
撒马儿罕使节、占城使节、真腊使节、安南使节、朝鲜使节、暹罗使节、麓川使节等人都在其中。
来自辽王郡的辽王、惠宁王、朵颜将军亦在其中,还有一些俘虏的北元权贵。
他们身着各式各样的服饰,色彩斑斓,与文武百官的朝服泾渭分明,
他们好奇地打量着周围一切,
当看到那密密麻麻的百姓以及硕大的校场还有等待一侧的军卒时,他们眼中闪过浓浓的忌惮。
那些被俘获的北元权贵眼中虽然闪烁着难看,但脸上强行挤出难看的笑容,
来到大明京城这短短十余日,他们已经被大明京城的繁华所震惊,
深深意识到了草原与占据中原之地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