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飞速流逝,眨眼就到了五月底。
京城的气氛愈发凝重,天气也愈发炎热,
阳光炙烤着大地,仿佛一个巨大蒸笼。
而在北方大宁,
一直弥漫的微风终于消失不见,取而代之的是温润阳光,
天气也告别了灰蒙蒙的阴沉,
变得阳光明媚,一片蓝天白云,让人看了都心旷神怡。
大宁前卫屯田之地,作为第一批落座于大宁城的试验田,
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已经多了千余人忙碌。
每一个沟槽中的杂草都要清理干净,
但凡超过手指大的石块都要被挑拣出来。
千余人就这么弓着腰,在地里仔细找寻。
其中一部分是大宁前卫的军卒,另一部分是城北的元人百姓,
经过将近半年的培训,
他们已经能够轻车熟路地清理田地,
此时此刻,虽然劳累,
但他们一个个都兴致勃勃,充满干劲!
甘薯在大宁城中已经成了天赐之物,
是上天对这些边疆百姓的恩泽。
都司大人说了,有了甘薯,他们就再也不会饿死。
对此,他们从最初的将信将疑到现在的深信不疑,
代表着他们对都司态度以及信任度的转变。
田间,一行十几人慢慢走着,
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田土,感慨不已。
其中一名老者身形干瘦走在最前,
肤色黝黑,口若悬河,喋喋不休
他是从北平都司农政院专门请来的“专家”,名为孙菱,专门负责操持甘薯种植一事。
他在半月前到来,要待到甘薯丰收才会离开。
对此,刘黑鹰心里门清,
眼前这人不仅是来帮忙,
还要替朝廷以及北平收集甘薯的具体产量以及注意事项。
孙菱指着前方的原野,发出了一声感慨:
“你们看,大宁的地要比关内的地好上许多,
土力更强,更肥沃。
只可惜,这鬼天气种不得粮食,
稍微有个反复无常,秧苗都要冻死,
比不得河南山东,更比不得南方啊。”
说完,孙菱忽然笑了起来,
从怀中掏出了一块地瓜干,狠狠地咬了一口,而后将地瓜干拿在手中掂量,
“现在,有了这东西,关外的地终于有了用处,
刘大人.我可以给你保证,只要精心照料,甘薯一定丰收!”
话音刚落,还不等刘黑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