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直隶,徐州。
这里的徐州港位于大运河畔,是南北水运的重要节点,
处于黄河与运河的交汇地带,
借黄行运,使得徐州港的货物可以通过黄河水系和运河水系运往各地,
是整个北方货物商船运往南直隶应天的第一站。
相比于朱仙镇,徐州港要大上许多,
整个河道被淡淡的雾气笼罩,宽敞得几乎看不到两岸。
陈景义站在船头视线远眺,
粗略估计,河道至少有二十丈宽,宽敞的地方甚至能达到三十丈。
两岸树木根根排列,比人还要粗,
隔着很远,就能看到船舶密集停靠的港口,
一眼望去,几乎看不到建筑尽头,像是一座城镇屹立,
来到这里,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一股浓郁的厚重气息。
一切的一切,都因为徐州港历史悠久,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。
那时的徐国水运极为发达,
后经隋炀帝开凿通济渠,徐州成为重要的水运枢纽。
到了元代,京杭大运河延伸到徐州,
使其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,几乎成了兵家必争之地。
而在如今的洪武朝,它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,
还是应天北侧最重要的物资转运中心之一,河道上密密麻麻的船只穿行。
东岳号商船在这里显得有些渺小,
尤其是那些停在军港中的舰船,像一座座高山耸立。
随着船只靠近,港口的喧闹已经初步显现,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,
让陈景义眼睛发亮的是,
一直在军中使用的手推车,在这里大量使用,
每一个都涂抹成了明显的蓝色、黄色,即便是在薄雾中,都能看得真切。
力夫们费力地搬运货物,等将货物摞到手推车上之后,
往往都会松一口气,露出一些笑容,
接下来的拉车就要轻松许多,也算是他们难得的休息时间。
陈景义经历过岳州民变,知道手推车会让许多力夫没了活计,
但在徐州港,似乎并没有这个烦恼。
整个港口外围也是密密麻麻的人,他还看到了一个十分明显的分工。
拉车是拉车,搬货是搬货,
甚至拉车的还是一个皮肤粗糙的女子。
对于摆放不整齐的货物,
她往往破口大骂,
但往往引得一行力夫哈哈大笑,一股怪异的和谐出现。
“生产力的提升会让劳动人口增加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