旁的孙管事连忙抬了一把椅子放在下首。
陆云逸坐下后,立马开口说道:
“殿下,甘薯能否在关中存活还尚未可知,但甘薯已经在大宁种下,并且长势喜人。
如此看来,北平想来也可以种活甘薯。
殿下何必如此着急,可以再等一年,看看明年关中甘薯的长势,再做定夺也来得及。”
“你的担忧本宫记下了,但迁都之事,已经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
若不趁着朝廷威望十足办成此事,以后还说不定有什么风波。”
朱标沉声道。
陆云逸见太子如此坚定,心中不禁有些焦急:
“殿下,臣并非要阻止您迁都,只是觉得此时并非最佳时机。
迁都之事,关乎大明未来,必须慎之又慎。
臣建议您,先暂缓此行,待朝中风波平息,再行迁都之事。”
朱标站起身来,双手背在身后,
在书房内缓缓踱步,目光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:
“云逸啊,朝中风波固然有,但迁都的绝佳时机也已现,
如今逆党清缴已近尾声,国朝威望正如日中天。
本宫此时去关中,就算是有心怀不轨之徒,
也会措手不及,横生顾虑。
就算他们想要阻拦,也来不及布置周全,这便是出其不意之策。”
他停下脚步,转身看向陆云逸,眼神中带着几分忧虑:
“倘若再等一年,那些阻挠迁都之人便会缓过神来。
他们会在朝堂内外暗中串联,煽动人心,届时将会面临重重阻碍,
想要推行下去,谈何容易?
而此时,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,不能错过!”
陆云逸听后,眉头紧锁,觉得此言也有些道理。
至少如今朝堂之内政通人和,还没有什么人敢明目张胆地忤逆宫中,
就算是市易司之事,也只能在暗中捣鬼。
“殿下,臣早就听闻大同军镇固若金汤,
乃是整个西北抵挡北元的中坚力量,臣早想前去查看,但一直不得机会。
臣想借此机会,恳请与殿下同去。”
朱标将身子靠在椅背,眉头微皱,有些诧异地看向陆云逸:
“你在担心什么?”
“殿下,臣也是在这次风波中才看到了逆党有如此大的胆子,臣担心有人狗急跳墙。”
朱标神情有些发冷,手掌轻轻揉搓着衣角,冷哼一声:
“逆党已消、群臣噤声,谁还有胆量如此行事?”
说罢,太子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