翌日清晨,天刚蒙蒙亮,
月亮还未隐去,太阳还未升起,
天空中还带着些许薄雾,位于大明北疆的大宁城就已经开始复苏。
城南城北,一盏盏灯火亮起,炊烟升腾,
开始在天空中汇聚,加剧了上方的薄雾。
等到太阳渐渐升起,天空中的薄雾才开始退散,视线变得清晰,
一个个准备上工的百姓推开家门,夹着今日的饭食走了出去。
他们要么前往城中各处的工坊,要么去往城外田地。
最令人羡慕的则是经过西大门出城,
去往城外的修路工地,去往这里的人也是最多的。
他们有整齐的工装,有人提着饭盒,有人拿着水壶,
还有不少人一边吃着糕点,一边左看右看
虽然工地管饭,但日子好了,大锅饭吃久了也会腻。
所以,一些不吝啬吃喝的百姓会自带吃食。
来到城门口,大门早早敞开,
十几个通道依次排列,
每一个通道后都站着两名吏员,对离开城池的民夫进行搜查。
此等举动是为了确保大宁的便宜白糖与水泥不会流入北平!
一旦被发现,携带之人会被立刻下狱,
若是有其家人在工地或者工坊上工也会被立刻驱赶,好日子会顷刻解没。
所以,去上工的百姓每次离家都会仔细检查衣裳口袋,
防止有人栽赃陷害!
出了城门,一行人并没有立刻前往工地,
而是汇聚在城门外的告示前,看着今日张贴出来的讯息。
自从告示被大宁三司发扬光大之后,
百姓们就养成了查看告示的习惯,当然也顺便认字。
经过这一年来的磨练,不少人就算是不听诵读,
也能看清告示的大概内容,
可能只是有一些繁琐之字无法辨识。
告示前,照例有一名吏员在大声诵读,
所有人聚精会神地听着,
跟着他的诵读,在告示的字迹上挨个查看,无形之中加深记忆。
“今日在诵念告示之前,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,
或许你们中有人已经听到了,
但还有人不知道,
所以你们都竖起耳朵听着,到工地上,互相传播一下。
以往的那些陋习可千万要改喽,
若是被抓个典型,可别怪我没有告诉你们。”
念告示的人是一名二十多岁的吏员,个子高大,长得十分张狂,说话起来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