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没外面说的那么不堪。
在听完李淳风说的经济学后,李世民和杜如晦对视一眼,顿时激动了起来。
他们不傻,自然明白,李淳风所言非虚。
只要有办法能从世家贵族手中源源不断地赚钱,然后投入到天下百姓手中,完全有可能形成经济循环,达成流通。
到那时,百姓必将富足,以新的面貌重新活在世上。
那么他们从前憧憬盛世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。
而是完完全全可以实现的目标。
杜如晦重重一拍床榻,颤抖着身躯道:“太史令所言不错,子安乃是真正的天纵之才啊。”
“陛下,臣再次请求让子安接替臣的职务,相信在子安的辅佐下,您定然会成为比肩汉武帝的千古一帝!”
“百姓......百姓也将为生活在大唐而感到自豪!”
此话一出,李世民脸色一变。
这次,他没跟上次一样立刻拒绝,而是细细思索过后,摇头道:“不行,子安太年轻,又是武将出身。”
“若即刻让他接替你的位置,恐怕除了武将之外,文臣无一人支持。”
“现在太早了,不急......不急!”
李世民眸光微微闪烁,心里不知打的什么主意。
杜如晦闻言也明白自己着急了。
从前他性命垂危,没办法才提议让陈衍接替他的位置。
但他病情已经好转,大可不必那么急,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陈衍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。
一个可以让他尽情展示才华的位置。
“是微臣唐突了,请陛下勿怪。”杜如晦拱手道。
李世民随意地挥挥手,没在意这点事。
此时,李淳风好似想起了什么,脸上的表情变得不自然起来。
“陛下,臣这几日不仅在研习陈先生教我的经济学,同时还翻阅了大量书籍。”
“臣发现,陈先生说的让百姓修建工事,然后给百姓发放工钱,这种办法早在春秋时期的齐国便出现过。”
“在《晏子春秋》之中就有记载......”
说到最后,李淳风不禁老脸一红。
他天天说自己饱读史书,但这么好的办法居然一点都没意识到。
若他能早点发现,那之前几次大量赈灾的时候,就能实行以工代赈。
百姓付出体力换取粮食和工钱,不仅能好好地活下来,还能在灾难结束后,身上有余钱返回家乡。
而朝堂则能修建大量利国利民的建筑,比如说路、水渠,或者开垦荒田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