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老师祂的名字?”
“就要这么叫他!他没有比我大。”
古孜丽努尔道:“我也没有伺候余老师,是厂里面给我下了指示,我过来慰问他。”
但是,古孜丽努尔又说了让宫莹听了发火的话,“就算是厂里面不说,我要是发现了原来余老师最近在这借住,我也要想办法照顾他的。”
“——你图个什么?你也是文艺青年吗?”
古孜丽努尔摇头:“我是喜欢看小说,却不是因为这个。”
“那因为什么?”
“您是沪市本地人吧。”
“是又怎么样呢?”
“现在只听说内地支援边疆的,很少听说边疆调回内地的,何况是直接到沪市。我是边疆的,读大学才来了首都,为了送我去读书,父母用尽了人脉,然后又知道将来不得不回去,又愁白了头,首都真好,好得不得了,沪市也是。您要是不在沪市生活,假如和我一样……就知道余老师是帮我一辈子的大恩人了。”
要说,宫莹并不是胡搅蛮缠的人。她听后叹气道:“你确实是因为他才留下来的,但也不至于伺候他。他选你,难道没有运气的因素吗?肯定是互相成全。”
古孜丽努尔说:“我没有看见运气,我看见的是,余老师要谁在剧组,谁就可以留在剧组。他不喜欢谁,谁就不得不离开。”
这话给宫莹说沉默了。
是啊,现在厂里面不也让人来慰问余切吗?
说是慰问,怎么不能算是讨好呢?
电影行业这样艰难,强如沪市制片厂,也陷入到了危机当中。去年一整年物价都在涨,厂里面的津贴却没有同步增长。制片厂给演员的吃饭补贴为十元一个月,算下来每天三毛三,81年的时候可以买一碗牛肉面加茶叶蛋,现在一碗面不够,得再搭五分钱,肉还比之前的少。
这么下去,五年十年后,三毛三可能就只能买一张饼。
他们写小说的,光是为了“改稿”,就能拿到至少两块钱一天的改稿费,吃喝当然也是包的,还不算其他稿酬。简直是太欺负人了,做演员的完全没办法在小说家面前站起来。
隔壁的沪美厂做《天书奇谭》动用上百号人,花了几十万,差点把厂干垮,余切却快捐了几十万了,这可是捐出去的!
这种不公平的日子啥时候才能好起来。
古孜丽努尔道:“总之,我特别感谢余老师,无论用什么也很难报答他。我真心实意的希望他能好。”
说这话时,虽然是晚上,宫莹却觉得古孜丽努尔的眼睛发亮,满是憧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