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芝加哥学派出现过数位诺奖学者,我的门生——那个为‘人力资本理论’进行了精妙的数学验算的加理贝克尔,如今也是诺奖的提名者之一。我相信他很快会获得诺奖。”
贝克尔也在燕大想要邀请的名单上。这个人是当世的经济学大拿。
舒尔茨是个实践派,数学不行;贝克尔却是个数学天才,和他一起完善了“人力资本理论”。
为啥舒尔茨会谈到这桩陈年旧事?
林一夫感到莫名其妙,但舒尔茨随后的话让他感到吃惊。
“我的数学很不好,贝克尔弥补了我的缺陷,他帮助我拿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,他自己也会在有一天拿到这一奖项。”
“你没有发觉吗?你和余切的关系,就像是我和贝克尔的关系一样。我知道事情是怎么样?我知道传统的理论都错了!但我却不能从逻辑上证明它,因为我不是那样扎实肯干的人。”
“而你却是这样的人。因此你需要余切,余切也需要你。”
林一夫在这恍然大悟。
原来舒尔茨在指点他:在研究上可以和余切进行合作,有可能会创造像舒尔茨和贝克尔之间的佳话。
这对两个人来说都是有益的。
余切不擅长躬身做研究,但他却很有一种天赋和直觉,而且能把自己的理论通过小说兜售出去。这太重要了,在这个年代,甚至比做研究还要重要。
林一夫是个做研究的老实人,愿意为了一件事情花上十年的功夫。他擅长沉默。
当年来到大陆,林一夫谋划多年,除了他没有任何人知道。
还真是很合适啊!
林一夫越想越激动。
余切的经济学天赋不能被埋没了。
“经济学是相信相信的力量”,很多经济学大佬本身都是个不错的作家和演讲家——他们往往有自己的著作和好口才。
他亲自到鼓楼大街拜访余切。敲门之后,只见到一个娇俏的姑娘给他开了门:“您是……”
“我是林一夫。农发中心的副所长,我是来见余切的。”
“哥哥?哥哥——”这人呆了一下,立刻拉长声音往屋里面喊。
这是余切的妹妹?
林一夫忍不住端详起来:余切的妹妹和他很像,但没有那么张扬。挂着个眼镜,从领他进来后就不怎么说话了。
到屋里面更让林一夫吃惊:
余切一大家子都在这,余切本人脑袋上缠了个厨师帽正在和面。有两个女的争先恐后的包饺子,忙里忙外,余切的爹妈也在忙活——灶台根本站不下那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