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而秦浩对此的回应,只有一条—
“自守可以,户籍归秦!”
这一句话,把所有中间态的豪族彻底套了进去。
他们若要活命,只能接受这条件。
不久之后,一份特殊的名单被送入王都,是赈民司第一批在南越暗中招抚的豪族名录。
二十三家,分布于南越七郡,其中有七家世袭百年,有五家掌控盐铁、山林等重要资源。
这二十三家人,将成为未来南疆局势的分水岭。
香妃拿到名单后第一时间送到秦浩面前。
他看完之后,只说了一句:
“这就是南越朝廷的尸骨!”
接着,他提笔在名单最上方写下:
“第一批特封侯候选!”
这个封,不是朝廷制度中的爵位,而是秦家内部设立的新制度,名为“民侯”。
只赐地,不赐兵。
只归秦王直辖,不隶属任何军方系统。
但名正言顺,户籍入秦,名列功册,受秦王法令节制。
凡民侯不得自设亲兵,不得干涉军政,只可理民、治地、收税,并向秦国缴纳年贡。
若有乱政、侵民、通敌等行为,即刻废爵,族人永不得再列功名。
这制度看似削权,实则对那些旧世家来说,是救命符。
因为他们原本便是夹缝求生,现在只要答应归顺,就能得一条活路。
而在南越朝廷那里,他们已经是叛贼。
他们只能走这条路。
短短五日内,又有九家主动联络赈民司,愿意入册。
香妃将此情一一汇报,秦浩不曾露出得意之色,只命令香妃安排监使随行,驻入新纳民侯之地,暗中观其行事,一旦发现违例,立即处置,绝不姑息。
与此同时,张青松也在密令之下,调派新卒,向南越边境施加军事压力。
东风军团并不越境,只在边界扎营,修建哨站,演练箭阵、攻防、野战等技法。
几名秦家大宗师甚至当众出手,在数十里外的山岭上以掌力轰塌整座石壁,只为警告南越军方不要妄动。
南越王都惊动。
但他们却一时不敢发兵。
因为朝中尚未统一意见,有人主张坚守联盟立场,有人主张求和缓局,更有人暗中与赈民司勾连,收受秦国馈赠。
南越王一时无措,下令封锁消息,但禁令未出三日,京城坊间已尽知秦国赈民司已设数十营地,并招收南越百姓。
而秦国则在自家地界,搭建了简陋的木栅围墙,在墙头插着“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