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笑,从容不迫地解释道:“做生意,最要紧的就是一个‘稳’字。”
“只有双方签订一个长久的协议,才能让所有商人都能放心兑换和持有对方的货币。”
“三五年,时间太短,商人们会担心,协议的保障力也有限。”
“至于兑换的规模嘛……”米凯莱稍稍沉吟,在脑海中飞速权衡。
威尼斯铸造的杜卡特金币,每年的发行量约在一百万枚上下。
由于黄金矿产储量和铸币工坊产能的限制,这个发行量数百年来都相当稳定,几乎没有什么波动。
但即便每年一百万金币的发行量,对于威尼斯这座仅有十几万人口的城邦来说,依然显得过于庞大。
杜卡特金币之所以能保持币值稳定,核心在于其货币中真实的黄金含量,以及欧罗巴大陆乃至更遥远地区的商人们对它的广泛认可。
这使得大量杜卡特在流通中不断外溢,进入更广阔的商业圈,从而有效维持了币值的平衡。
与大明进行货币互换,无疑是进一步促进杜卡特外流的绝佳途径,因此,互换规模自然是越大越好。
当然,他同时也必须审慎考量威尼斯自身的铸币能力。
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米凯莱伸出了一根手指。
“十万杜卡特?”朱棣脱口而出,眉宇间掠过一丝了然。
考虑到这是大明首次与欧罗巴人打交道,对方提出十万金币的互换额度,倒也算合情合理。
凡事总要循序渐进,能有十万金币的初始规模,也已是不错的开端。
“这个数目有些偏少,”朱棣微微颔首,刚想说些什么,米凯莱却已急切地摆了摆手。
“不!”米凯莱斩钉截铁地否定,“十万,实在是太少了!我们威尼斯与大明的合作,怎么能只有区区如此的规模?”
“难道是一百万枚金币?”这个念头在朱棣脑海中一闪而过,他并未说出口,只是爽朗地大笑起来,语带赞赏道:“本王也觉得,总督大人绝不会满足于如此小的协议额度。”
“那是自然。”米凯莱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:“我的提议是,先签订一份一千万枚杜卡特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,期限为二十年。”
“此后,再根据具体情况,进一步扩大规模,并延长协议的有效期限。”
一千万枚金币?
朱棣的笑容凝固在脸上,整个人瞬间愣住了。
他做梦也未曾料到,对方一开口,竟然提出了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规模。
米凯莱依旧面带微笑,眼中闪烁着运筹帷幄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