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耶!”
宋老师凌乱了,她问的有问题吗?
“老师,容我提个建议,您看成吗?”
“您说!”
“老师,我知道您问圆明园是哪个国家烧的,但问的方式和语气有问题!”
“哦?”
“我打个比方,您就清楚了;
我小时候很调皮,打翻个酱油瓶子等等时有发生;
父母做工回家,本就很累,看见这事,一般会以严肃的、要揍人的架势质问我:
酱油瓶是谁打翻的?隔壁小阎是谁打哭的?等等;
我的第一反应:
反正不是我,爱谁谁谁,不承认就对了!
您想想,您刚才是不是用严肃,带着居高临下的语气问何雨水:圆明园是谁烧的?”
“好像是。。。”
宋老师也不知道是不是,但老师提问不是都面无表情,很严肃的吗?
谁还不是个少女了,她也想俏皮的问,但不严肃,学生还会害怕吗?
这么多学生,不害怕,怎么管?
乱糟糟的,还怎么为神州之崛起而读书?
“所以,这件事不怪老师,也不怪学生,只是问的方式错了;
假如老师直接问:圆明园是哪个国家烧的?问题不就解决了嘛!
‘谁’指个体,国家是群体,不能混淆的,老师以为然否?”
“然也!”
宋老师条件反射的回了一句,随后反应过来,合着还是她的错了?牙尖嘴利!
求月票!!求月票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