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对于出现这样的恶化的舆论环境,陈默在这之前也有预料的。
毕竟,前世的《消失的她》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。
而陈默在这一世,可以说影响力更大,更夸张。
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他是真的一点都不意外。
应对的措施也早就有所准备。
他很快地通过《消失的她》官方微博和个人微博发布了声明。
“近期《消失的她》引发了不少质疑,在这里澄清一下。
我个人在创作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时候,出发点从来都是希望能通过影片的方式,来对某些存在的社会问题,进行警示。
如《我不是药神》,如《搜索》,如《第二十条》,《孤注一掷》等等。
而《消失的她》的创作本质是“对女性安全议题的具象化警示”,如果有那么一部分人,因为看了电影或者参与过讨论,或者去了解这些事情,而增加自我保护意识,那么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。”
末尾陈默还附上改编案件家属的授权书及采访视频,家属表示:“希望悲剧通过艺术形式被铭记,避免更多人受害。””
陈默的这份声明很快地就开始生效。
不少网友都纷纷表示支持。
“支持陈默,如果是其他人我可能还会怀疑,但是陈默真的不是那种人,毕竟,过去,他拍摄的那些电影,的确都带来了正面的意义!”
“没毛病,如果大家都因为顾虑这些,而不敢尝试,那么这才是真正的悲哀!”
“为众人抱薪者,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;为大众谋福利者,不可使其孤军奋战!这一次我依然支持陈默,《消失的她》让那些案例被更多人知道,至少可以让那些不法分子掂量着点,也能让那些有可能遭遇这种情况的人,多一点防备,真的很有意义!”
当然了,陈默扭转舆论环境的策略不止于此。
很快的,他就发起了一个新的宣传话题!
#消失的她安全指南#话题,目的是引导网友自发创作:
很快地就有网友踊跃参与。
有网友对比电影与现实案件的防范措施,创作女性安全科普漫画;
有影迷解析“预告片心理学”的学术向视频,如镜头语言如何暗示危险;
有旅游博主发布“东南亚安全旅行攻略”,形成“电影警示≠地域否定”的民间共识。
同时,陈默宣布将部分票房收入捐赠给女性权益组织,并联合警方推出“防亲密关系犯罪”公益广告。
很快地就让舆论焦点从“是否过度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