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绪,从而迫不及待地投身购房大军。
……
5月24日-28日,
汇丰、渣打以及一些资产管理公司,纷纷出具了一些数据报告。
汇丰的报告:“港岛住宅空置率仅8%,供需严重失衡!”
报告故意大幅压低香港住宅的空置率,让公众误以为市场上住房极度短缺,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。
同时,渣打那边搞出了一份报告:“港岛人均居住面积仅5㎡(实际15㎡),在经济好转的情况下,住房需求爆发在即!”
并称:“价格即将暴涨,再不买,就来不及了……”
这些报告运用大量专业术语,如“空置率统计模型”“人均居住面积评估体系”等,让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市民难以辨别真伪。
这些虚假数据,进一步强化了民众对住房紧张的认知,仿佛香港已陷入居住空间严重不足的困境。
……
转眼,时间来到了6月。
为了进一步推动舆论导向,索罗斯基金公司收买了部分所谓的经济专家。
原本是想在tvb、亚视投放节目的,但是被拒绝了。
最后索罗斯基金公司集中在媒体报纸、广播电台上报道了专家们的预测。
专家们大胆预测:
“港岛房价未来5年必超东京!”
“现在不买房,5年后全款变首付!”
“买到就是赚几年,买不到就亏几年!”
一个个经济专家的发言,吸引了众多粉丝和观众的关注,让不少人都开始急了,掀起一阵恐慌情绪,许多原本犹豫不决的市民,在这些名人言论的影响下,开始动摇,考虑要不要尽快购房。
……
以上这些,还不够。
索罗斯基金公司不动手则已,一动手自然是全力以赴。
他们和房产商、汇丰渣打等,在房地产市场上进行“左手倒右手”的虚假交易操作。以一套位于港岛的房产为例,某个人在指示下,以1000万港币的价格买入该房产。随后,第二个人在短时间内以1200万港币的价格“接盘”。
通过这种看似正常的交易流程,实际上是人为地不断抬高房价,制造出该区域房价持续暴涨的假象。
业主看到最近房价暴涨的消息,然后又看到附近的房子卖出高价,自然纷纷加价。
甚至有买家已经谈好了价格要买了,结果业主临时加价50万、100万。
这样的事情,发生越来越多。
不明真相的购房者看到房价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