域,有些更能吸引眼球、贴近市井趣味却又不适合左派报纸身份涉足的内容。
比如对某些涉及港府深层问题的深入调查、尺度更大更犀利的时评。
揭露豪门秘辛的连载小说、带有较浓香艳色彩但情节引人入胜的通俗小说、连载漫画故事等等。
这些需要另一条更灵活、更敢闯敢试的臂膀来开拓。”
林火旺说这些话的时候,目光灼灼地盯着梁威霖,清晰地提出了他接下来的构想。
“因此,我计划开办一份新的报纸,名字就叫《亚洲日报》!”
“它的定位,就是要成为左派报系之外,面向更广泛普通市民读者群的另一条传播渠道、另一个发声阵地。”
他随即提出了具体需要的新华社及左派力量协助的关键点。
“不过我在港岛的力量有限,我需要你们强有力的支持。”
“我希望能得到新华社驻港分社在情报消息来源方面的共享便利——许多重要的信息源和线人网络,靠我们单打独斗是难以建立。”
“同时,希望能借助左派阵营旗下那些产能稳定、管理可靠的印刷厂来完成这份新报纸的印刷工作。”
“无论是纸张供应、印刷质量还是排期保密,我相信有组织的集体力量,肯定远胜于我们初创时自己去敲小作坊的门。”
这番构想,正是严格呼应了他向廖公提出的“两条腿走路”的战略蓝图。
《亚洲日报》这条新腿的任务非常明确:去做那些《大公报》、《文汇报》等不便或不能做的内容,拓宽舆论引导的广度和深度。
“《亚洲日报》?”
梁威霖忍不住复述了一遍这个名字,原本因商讨《龙jump》事宜而微蹙的眉头瞬间舒展,但随即又猛地向上挑起!
他脸上的表情,从略带思索到瞬间惊愕,嘴巴下意识地微微张开,瞳孔在刹那间收缩了一下。
办一份新报纸?
这个想法本身在时下的港岛并不新奇。
港岛各种各样的花边小报,没有上千也有几百份了。
只不过,大部分的报纸,都是为了博眼球和赚广告费的。
内容上粗糙不已,有今天没明天。
港岛几乎每天都有报纸倒闭停刊,也每天都有一些不知名的小报在默默成立发刊。
但林火旺要创办的这个新报纸,竟然直接命名为“亚洲日报”?!
这个名字本身所蕴含的庞大野心和咄咄逼人的气势,就好像惊雷炸响一般,狠狠砸在了梁威霖的心头!
这两个字的分量太重、格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