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是王家人,只是又想到大哥和王信闹了矛盾,两人差点成为仇人,又更加不满王信了,于是懒得开口。
不过想了想,还牵扯到薛宝琴。
薛宝琴虽然是薛家二房的丫头,终归关乎妹妹的脸面。
王夫人开口道:“老太太,此事说来也是宝琴丫头的错,要不请宝琴丫头过来一趟。”
薛宝琴可是贾母当众夸赞的人。
贾母把薛宝琴捧得如此高,岂不是把薛宝钗压了下去?
现在薛宝琴惹了祸,还把黛玉牵连了进去,王夫人倒要看贾母怎么说。
贾母摇了摇头。
仿佛因为薛宝琴是客人。
王夫人内心轻松一晒。
老太太想要撮合黛玉和宝玉。
亲上加亲。
自己却不愿意。
宝玉和宝钗才是自己想要的,何况宝玉还是自己的儿子。
老太太当然不高兴了。
捧薛宝琴丫头,踩宝钗丫头。
可惜。
想到前番大哥和王信没有闹翻的时候,妹妹竟然背着自己,偷偷支持宝钗和王信定亲,幸亏后来又没成,想到那时候受的气,王夫人内心五味杂陈。
想到此处,王夫人按耐不住,“还是那王信不守规矩,明明是客人,却在主人家乱来。”
贾母无语。
自己不想牵扯客人,偏偏王夫人非要牵扯到客人,对这个儿媳妇越发不满,可也知道儿媳妇的性格,看着高门大妇的模样,实则自私自利,一副小家子气,容不得人。
正要开口。
忽然,外头的回廊下,有人进来报喜。
“老太太,好事”
“怎么了”
外头的执事媳妇们拦住问道。
“是信爷!”
那媳妇上气不接下气。
刚才兵部上门,宣达王信升官的消息。
府里已经传开了。
贾母已经听着外面的声音,起身连忙问道:“他怎么了?”
执事媳妇赶了进来,脸色复杂道:“是府里的信爷,听说又升官了,还有劳什子独领一路,要建什么大同西军云云,下面的人听不懂,听兵部官员的口气,好像不是小事。”
不是官场中的人,除非那些耳熟能详的官职,外人的确难以分辨。
贾府这些年里,唯独贾政有一份正经的差事。
哪怕是老太太等,她们也只清楚诰命。
因为这些年军制改革,以往节度使这些个官如今不流行了。
贾母还在琢磨。
她到底懂得多些,让执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