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,他们的眼神满是警惕,妇人们保护着的孩子,甚至当看见甲士,那些妇人捂住了孩子的眼睛,壮年的男子拿着木鱼叉,护在孩子与夫人们的身前。
越是往这些越民的住所深处走去,四周的越民也越来越多。
在众多越民年轻男子的防备下,扶苏一行人来到一处老旧的木屋前。
扶苏没见到这位越民的老族长,也就是徐福所言的越王勾践的后人。
扶苏看着紧闭的屋门,递上了一块青玉作为礼物。
一个男子拿过青玉,将木门打开一道缝,送入屋中。
青玉送入之后,久久没有回应,也没有还回来。
看来对方很是坦然地收下了,看来对方也知道,秦公子扶苏来此地是有求于人的。
不过扶苏与徐福站在屋外并没有得到回应。
李由本想上前喝问,却见一人正跑来,这人穿着越民的衣裳,脚上也是穿着草鞋,他的身后还跟着一群玩闹的孩子。
“公子!”
来人不是别人,正是被越民孩子围绕的稂。
稂离开关中已是第三年,他笑道:“稂见过公子。”
扶苏认识这个年轻人,能从叔孙通手下毕业的每个学子扶苏都记得。
徐福诧异地看了看眼前这个说着关中话的越人男子,又看了看公子扶苏,傻眼了。
有了稂在这里,他还能与越民打成一片,扶苏觉得自己的工作展开有突破口了,要当皇帝就需要有更多的支持者,这话是没错的。
稂惭愧道:“老师让我们在外教书三年,再带弟子回关中,稂有负师命,至今没有弟子能够带回关中,一个都没有。”
他觉得这三年很失败,特别的失败。
扶苏笑着拍着他的肩膀,道:“意料之中,凡事脚踏实地慢慢来,隹在洛阳很顺利,他今年可以带五百个学子入关中。”
稂激动地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,吃惊道:“他一人能带五百个学子?”
扶苏道:“你回了关中就知道了,我也是近来才收到消息,先与我说说这里的事。”
稂叹息一声,开始讲述他在此地的见闻……
其实这里的人们过得并不好,他们有着最好的船术,他们每每出海都能满载而归,可他们依旧过得很贫苦。
甚至比琅琊县的县民都要苦,当年这里的越民为了能够在齐王的统治下,得到一片安栖之地。
他们每年都需要为齐王室献珍珠,齐王室才会允许他们继续在此地生活。
当扶苏问及要多少珍珠,稂道:“年供百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