擅画花鸟、人物,以及梅竹石,名声很大,号称‘四王后劲’。
道光年间,他时常被召进宫去,留下不少墨宝书画。借着这层关系,故宫里的各种珍藏他都曾经有机会见到。其中也包括《清明上河图》。
当时有个大收藏家叫毕沅的,他花了大价钱从一个叫陆费墀处购得了《清明上河图》,可惜后来犯了大错,满门抄斩,这幅画就被收进了宫中。
嘉庆帝特别喜欢这幅作品,把它收录在《石渠宝笈三编》一书内。到了道光朝,戴熙有一次入宫作画贺寿,皇帝一高兴,恩准他进入御库观摩。他借这个机会,终于一睹其真容。”
“陆费墀和毕沅,毕泷兄弟的钤印题跋我见过,没错,这个传承的次序所言不虚。”刘一鸣有些激动地在旁佐证。
高东旭微微一笑,继续说道:“据戴鹤轩所说,家族一本笔记里记载,有一天,戴熙很晚回来,神色有些古怪。他儿子戴以恒也是位丹青名家,问他有没有看到《清明上河图》。戴熙说了一句奇怪的话,‘张择端灿然杰作,惜乎不全。’”
众人听到这一句,齐声问道:“什么惜乎不全?”
高东旭笑着说道:“自然是惜乎《清明上河图》画卷不全。故宫所藏,只是残本,缺了一截,故而戴家先祖有此一叹。”
这一句话说出来,所有人顿时觉得脑袋一晕,觉得脑子被极多的信息量一下子冲垮了。
所有人都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,因为众人从来没想过,流传了这么多年的名画,居然不是全本?!
“故宫本的《清明上河图》长528厘米,绢本,两侧都被仔细装裱过,看不出有残缺截断的痕迹。历代笔记著述里,也从未提及它是残卷。。。戴熙这个观点。。。”刘一鸣面色苍白的立刻呢喃着上河图的数据,有些难以接受的说道
“那么,戴熙为什么这么说呢?有什么凭据吗?”罗局眉头紧皱的说道。
高东旭无奈的摇摇头:“戴鹤轩说,戴以恒当时也是这么问的,可是戴熙却没回答,反而把他喝退。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《清明上河图》是皇帝亲自收录进《石渠宝笈三编》的珍品,谁敢多嘴非议?他说短了一截,万一让皇帝听见,让他去把画补全,那可怎么办?”
这倒是真的,道光朝的文字狱虽没有乾隆朝那么严厉,但这些文人早被杀没了胆魄,噤若寒蝉,哪敢胡乱说话。
高东旭继续说道:“当天晚上,戴熙独自一个人在书房写了幅字帖,写完以后,便把它收藏起来,从不公开示人——对了,就是跟他另外一件珍藏大齐通宝搁在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