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人都好好说一些心里话,主要是秦江是聪明人,不像扶苏那么迂腐。
和聪明人说话就轻松一些。
“如今要想要触动宗室,得先有贵族的举荐入朝为侍郎,议郎,再由陛下挑选扶持!”
“可终究只是个在池塘内挑选,大秦威服四海,当着眼于星辰大海,任人唯贤,方为上策。!”
“如此可以启发民智,大兴私学,每年皆可举办考核分文与武!”
“习文者,可出朝入仕,习武者,可从军开疆扩土!”秦江这么一说,秦始皇嬴政顿时眼前一亮。
他说的没错,秦国如果依旧言行就是循着往日的旧法,就是害了秦国。
世道变化,光靠议郎没法治国。
任人唯贤,挑选秦国的贤才,这才是上策,就跟秦江说的一样,秦国挑选人才人数也就那么些,基本上都被权贵和大臣们给瓜分了。
短时间内没问题,但以后呢,权贵的利益与秦国宗室牢牢捆绑,他们安分守己自然无所谓。
但如果有谋逆之心也非常辣手,再说现在秦国的疆土暴涨,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是特别大。
想当初李斯靠着谏言,崛起于秦国。
秦江的想法倒是跟他异曲同工之妙,文举和武举同样重要,大秦尚武成风,这年头不会点剑术武艺都不好意思出来走动。
穷文富武,他就搞出一个武举制度来,可以学习排兵布阵,骑射之术类似于后世的军事理论课,自身的武艺肯定不能差。
然后就是实战各自率领部分兵力直接在树林内厮杀,根据他们的表现考核给分。
这样就能培养出骁勇善战的统帅,还有大批的骨干精锐。
至于文士方面稍微复杂一些,各个学科都可以搞起来,农科,商科,还有数学!
秦始皇嬴政大概已经了解。
他最后别叹了口气:“你的想法很不错,但可想过朝廷勋贵们的感受?”
他们和宗室共同的利益之所以愿意支持秦国的宗室。
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家族,他们为了秦国立下无数功劳,死心塌地的为大秦做事,如果这么做势必会寒了他们的心!
秦始皇嬴政说的,真就是现状,换位思考,秦江也不乐意。
这贵族们花钱上学已经付出不少了,就说蒙氏一族吧,
祖孙三代为大秦效力。
为大秦的征讨各地,立下汉马功劳,现在让他们和普通平民百姓一起上去考试,凭什么?
绝对的公平,那就是不公平。
解决这点其实很容易解决,打个比方说考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