族人保留自己的民族身份和部分习俗。”
“到了明末清初,”他继续讲述,“‘刘’姓维吾尔族中的一支,从河南迁到了咱们山东莱芜来居住,这就是晓晨他们‘刘’家的直系祖先了。而湖南的那支‘剪’家,后来觉得‘剪’这个姓氏听起来不太文雅,还特意上书清廷,请求改成了‘翦’字。咱们都知道的著名历史学家、教育家翦伯赞先生,就是维吾尔族,就是这家翦姓的后代。”
“晓晨他们这一支迁到莱芜后,几百年来与当地的汉族同胞比邻而居,通婚融合,慢慢地,宗教信仰和饮食习惯也就逐渐汉化了,看起来和周围的汉族邻居没什么两样。晓晨小时候,户籍上随他父亲,报的是汉族。后来他不是被他姥姥姥爷接回莱芜抚养,改随母姓了嘛,”郭洪江解释道,“这孩子心思重,为了证明自己彻底是母亲家的孩子,跟那个家暴的生父一刀两断,不单单改了姓,连民族成分也申请改成了母亲的民族——维吾尔族。”
听完这段波澜壮阔又细致入微的讲述,安旎恍然大悟。她再次望向那群正在虔诚祭祖的人,尤其是其中的刘晓晨,目光中充满了新的理解与尊重。历史的洪流与个人的命运如此奇妙地交织在一起,塑造了每一个独特的生命轨迹。
周斯越安静地坐在轮椅上,虽然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这复杂的历史渊源,但他能感受到空气中那份不同寻常的庄重和安旎妈妈情绪的变化,只是睁着清澈的眼睛,好奇地看着这一切。
韩轩也感慨道:“真是没想到,晓晨还有这么一段渊源。咱们莱芜这地方,真是藏龙卧虎啊。”
郭洪江笑了笑:“是啊,所以你看,很多事情不能光看表面。每个家族,每个人,背后可能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。”
阳光洒在古老的村路上,一边是穿着维吾尔族服装举行传统仪式的人群,一边是推着轮椅的安旎一家和讲述往事的律师表姥爷。传统与现代,民族与融合,在这片质朴的土地上,和谐地共存着,构成了一幅生动而意味深长的画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