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色渐渐亮,一个个身材瘦小的老头快步跑着赶来武英殿,还有一些腿脚不便的乘坐马车而来。
须臾间,武英殿内便聚起了一群面色黝黑却精神矍铄的老者。
这些老者平日里在御花园的边角地摆弄菜蔬,
或是照料宫中几亩薄田,皆是种地的行家里手。
也是京城农政院的诸位大人。
此刻一进殿,瞧见那奏疏,眼睛瞬间瞪得如铜铃般大。
朱元璋此刻极为高兴,指了指地上:
“快看这个,朕已经命人照着奏疏画出来了。”
顷刻间,一众小老头挤作一团,
盯着地上模拟画出的甘薯植株模样指指点点,
不消片刻,武英殿地面便被踩出了一个又一个杂乱脚印。
“这甘薯既是藤蔓生,依俺看,那栽种间距得宽些,
好让它蔓藤有伸展余地,不然相互缠搅,养分都争没咯!”
一位须发白花花、身形佝偻却声若洪钟的老汉率先开腔,
手中比画着间距大小,那架势仿佛此刻脚下就是千亩良田。
“哼,莫要瞎咧咧!”
旁边一位精瘦干练、脸颊深陷的老者不服气地怼道,肘子也用力怼了怼:
“间距宽了,地不就浪费啦?
甘薯既高产,紧凑着种,多施几遭肥,
蔓藤相互遮遮阴,保不准还能多结几个哩!”
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争得面红耳赤,殿中嗡嗡声响成一片。
有说要深挖沟垄利于排水,防着甘薯烂根,
有的坚持浅种,称其适应性强,浅土层也能猛扎根。
还有操心该何时剪藤扦插,怎样留存母株的,
各执一词,互不相让。
朱元璋与朱标郭英站在一旁,乐呵呵地听着,
场面虽嘈杂,但心中满是宽慰。
朱标则不时俯身捡起地上散落的土块,
歪着头看着甘薯种植的排列布置,
时而点头,时而蹙眉沉思。
种地,是宫中一众皇帝所研习的第一要务,
他作为太子,自然当仁不让。
“都莫吵了,嚷嚷吧唧的,争什么争。”
朱元璋一声断喝,殿内瞬间噤声,
“等种子一到,在宫中辟出几块地,
各自按法种种看,秋收时比比,谁的法子好,一看便知!”
众人轰然应诺,眼里闪烁着激动与跃跃欲试。
武英殿内仅仅安静了片刻,
一众老头便又开始大声嚷嚷,你来我往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