样”,比如中国的京剧团曾在美国受到热烈欢迎,但她形容不出来有什么区别。
刘祥成告诉她:“因为你从前看到的那些欢迎是礼节性的,而这是真的。”
“什么是礼节性的?”邵琦说。
刘祥成深吸一口气道:“余切正在真正的深入这个地方,他的小说不是那些中国人知道名字的人来看。比如美国的大统领,比如外交人士,因为这些人说“我正在看余切的小说”,就像是巴西总统说“我热爱中国足球”一样。”
“你知道那是假的。”
“只有那些真正的中流砥柱也忍不住发表评论,而评论的对象也完全只是美国人时,这时候就代表他确实是世界级的作家。因为他的创作正成为世界流行文化的一部分,而美国也是世界的一份子。”
邵琦恍然大悟,之后在纪录片中要求给那些书评人附上介绍。
结果令她十分吃惊:那些人果然大有来头。
世界上好像有一个天才俱乐部一样,以至于那些厉害的人都互相之间认识。
贾尼丝的母亲是赛珍珠,这是个靠写中国农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白人女作家。
阿尔伯特手下有个写科普文章的物理学家,名字是斯蒂芬霍金。他写小说不怎么有名气,但在物理学届很厉害。他提出了“黑洞”理论。
贾森则和余切有一些关系——之前,余切为了“甲骨文”在《地铁》中被漏印大发雷霆。而贾森就是引导美国发起廉价书革命的出版人。
……
现在他们全都很快的关注到了这本书。
哈珀把那些精彩的书评都拿来给余切看,余切点中了这个《大象跃出他的冰箱》,问这人是谁的部将?
“角谷美智子,《纽约时报》的首席书评人。她早关注你了,你还在日本时,她已经知道你。”
“日本人?”余切惊讶了。
日本人竟然能做这种报纸的书评人老大?对美国人评头论足?
哈珀的人道:“角谷美智子在专业领域很有影响力,她有个外号叫‘书评界的大法官’。她说话非常的刻薄,严厉,所以人们以能被她评论为荣,在美国,‘被角古评论’是一个流行符号。她也是普利策奖的候选人之一。”
“那我要感到荣幸吗?”余切忽然问道。
“不,你和她是平等的……嗯……也许还要稍微的高一些。确实要高一些!”
哈珀的人的口气,几秒钟之内转了几次。
从影响力来说,余切还不能说比得上,角古美智子有一个国际级大报作为她的喉舌。但两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