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日早朝却被诸位御史误解、弹劾。常风不得不为王越鸣不平!”
常风在早朝时有两个应声虫、迷弟。一个是张延龄,一个是张鹤龄。
张延龄大喊一声,附和常风:“王越,大忠臣哇!”
张鹤龄不甘示弱,扯着嗓子跟着喊:“王越,大忠臣哇!”
吏部尚书马文升、兵部尚书刘大夏一齐跟着高喊:“王越,大忠臣哇!”
一时间,“王越,大忠臣哇”的喊声响彻前广庭。
闵珪问了常风最后一个问题:“你怎么证明王越是锦衣卫派在李广身边的暗桩?”
常风是锦衣卫的二当家。他王越是锦衣卫的人,那他就是锦衣卫的人。
常风道:“王越的名字写在卫里暗桩名册上。闵都院如果存疑,可以去查名册。”
弘治帝终于开口:“王越是忠是奸,如今已大白于下。此事不要再议。议下一件。”
常风给兵部尚书刘大夏使了个眼色。
刘大夏心领神会,出班议道:“禀皇上,兵部塘报,鞑靼王子向贺兰山北麓增派兵马一万。意图夺回贺兰山。”
“西北军情如火,恳请皇上早定三边总制人选!”
三边总制,是大明开国至弘治朝地位最高的疆臣。官讳全称“总督陕西三边军务”。
三边,指的是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。
这个官有多大呢。它节制河西巡抚、河东巡抚、陕西巡抚、甘肃巡抚、宁夏巡抚。
另节制甘州、肃州、凉州、西宁、宁夏、固原、延绥、神道领、兴安九位总兵。
三边总制既有兵权,又管数省政务。朝廷在西北的十九万边军,全归三边总制指挥。
这个职位类似于满清的抚远大将军。当这个官的人,权势类似于年羹尧。
弘治帝叹了声:“朕命诸卿举荐三边总制的人选,诸卿一连举荐了七人,皆不合朕的心意。”
常风是家臣,没有资格举荐封疆大吏。
马文升看了常风一眼,随后出班:“禀皇上,臣举荐王越!”
弘治帝道:“哦?”
闵珪反对:“王越风评太差,汪直得势他依附汪直,万安得势他依附万安,刘吉得势他依附刘吉.”
马文升反问:“打仗靠的不是风评!而是实实在在的能力!”
“要打仗,满朝文武有几人能比得过王越?”
“用不用我提醒下诸位?”
闵珪问:“提醒什么?”
马文升侃侃而谈:“顺七年,王越任大同巡抚。到任后缮修器甲,精简兵卒,七次打退北虏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