规模骚扰。”
“成化三年,王越改任宣府巡抚。随抚宁侯朱永征讨毛里孩,大获全胜。”
“成化五年,鞑靼部入侵河套,王越率宣府兵增援。在榆林大破鞑军,取得榆林大捷。鞑靼望风而逃。”
“成化六年,鞑军万余五路入侵延绥。王越破敌于开荒川,再获大胜。”
“成化九年,满都鲁再侵河套,动用兵马近十万,声势浩大。河套驻军几乎全军覆没。”
“又是王越受命于危难之间,率军前往河套。取得了红盐池大捷,杀敌无数。替大明夺回了养马地。”
“成化十六年,亦思马因犯边。先皇命王越为主帅,带兵迎击亦思马因。取得了威宁海大捷。奇袭威宁海的战例,至今是武科举常出的题目!”
“成化十七年,鞑靼自海东山入寇。王越率军出大同,于黑石崖大破鞑靼。之后因功被先皇晋为太子太傅。”
“按明制,文官不得任武职。先皇为功勋卓着的王越破了例。任命他为前军都督,提督团营。”
“成化十八年,鞑靼入寇延绥,王越带兵与之鏖战,得延绥大捷,斩获颇多,鞑靼不敢轻犯延绥,延绥军民颇得息肩。”
马文升一口气将王越在成化朝取得的一系列大捷全都了一遍。
刘大夏跟他一唱一和:“观兵部战事底档,王越乃成化朝军功第一!先皇也曾有明训,王越乃成化朝第一名将!”
马文升道:“三边总制,没人比王越更合适。”
最后他亮出炼子:“若满朝官员谁要是觉得王越不合适,就让他去当这个坐在火药桶上的三边总制,如何?”
一众文官噤若寒蝉。要在朝堂上聒噪,他们是行家里手。要打仗,他们就是一群卡拉米。谁也不敢去当西北的统帅。
常风高呼一声:“恭喜皇上得辅国名帅,西北平定,只在须臾之间!”
张鹤龄道:“对对对!王越当了三边总制,西北就太平啦!青就有啦!”
张延龄大喊:“皇上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圣主!皇上知人善任,善用忠臣良将。我大明下无敌啊!”
事已至此,文官们再反对,也无法阻止王越执掌三边。
弘治帝道:“内阁拟旨,起复王越为三边总制。率陕西、甘肃、宁夏全部边军,直捣贺兰山,驱逐鞑靼北虏!”
站在前广庭的官员们,无论情愿或不情愿,此刻也只能随大流山呼:“皇上圣明。”
按照成化朝之后的军制,大军出征,必设监军一员,由太监充任。提督军务一员,由心腹大臣充任。借以牵制主帅。